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物理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
【作者】 付廷霞 刘汉存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九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需要实验活动的支撑。而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新课程改革也把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究活动放到了突出的位置。物理实验探究是物理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物理学科探究中最主要的探究方法。围绕物理实验探究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教学:
一、重视实验预习和创新思维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态度。
督促学生预习实验是搞好学生实验的保证。抓好实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提出探究问题的机会。
针对实验中的现象,教师要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增补启发性实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积极思维,提倡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
二、教师指导规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分组实验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多,老师少,时间紧。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阐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如电学仪器出现有焦糊味、冒烟时,有器材通电时非正常发热等情况时,应立即关掉电源;当电表指针超过满刻度时就要立即断开线路,检查是否超出量程。这些都是教师要事先讲清楚的,以便使学生心中有数,保证人身安全以及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 “凸透镜成像”、“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实验中,如果有误差,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或者说明其产生原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着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与意识。
(一)引发思考,突出实验趣味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活动。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
(二)注重示范,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教师演示实验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需认真做好示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操作能力。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就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四、适当把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创造力和开拓凝神。
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堂实验教学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演示实验教学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因学生未亲自参与实验,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虽是学生做实验,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是随堂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是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做实验来“重新探索”或“重新发现”物理规律,无需实验前教师专门做演示实验,节约了课时,而且能产生启发性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贴近生活小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精心设计过程,体验成功乐趣。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既圆了课本书刊的缺憾,又感悟了知识的真谛。例如,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汽车驶过林间小路,道路两边的树叶会往车辙的方向翻滚。让学生探其原因,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又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形成了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和掌握物理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物理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符合素质教育及大纲基本思想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也在实际中培养了学生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开展社会实践,扩大探究视野。结合物理教学,我们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学习力学后我们带领学生观看桥梁力学结构,学习电磁学时,如果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发电厂。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引导观察现象,突出探究精神。物理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物理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家庭当中参与实验与设计。例如,在购鞋时哪一种鞋底的防滑性能好,脱毛衣产生的放电现象,如何选择和安装家庭电路等。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平时形成的能力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从书本中走到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从于教材,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重视实验预习和创新思维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态度。
督促学生预习实验是搞好学生实验的保证。抓好实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提出探究问题的机会。
针对实验中的现象,教师要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增补启发性实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积极思维,提倡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
二、教师指导规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分组实验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多,老师少,时间紧。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阐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如电学仪器出现有焦糊味、冒烟时,有器材通电时非正常发热等情况时,应立即关掉电源;当电表指针超过满刻度时就要立即断开线路,检查是否超出量程。这些都是教师要事先讲清楚的,以便使学生心中有数,保证人身安全以及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 “凸透镜成像”、“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实验中,如果有误差,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或者说明其产生原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着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与意识。
(一)引发思考,突出实验趣味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活动。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
(二)注重示范,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教师演示实验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需认真做好示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操作能力。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比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就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四、适当把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创造力和开拓凝神。
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堂实验教学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演示实验教学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因学生未亲自参与实验,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虽是学生做实验,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是随堂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是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做实验来“重新探索”或“重新发现”物理规律,无需实验前教师专门做演示实验,节约了课时,而且能产生启发性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贴近生活小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精心设计过程,体验成功乐趣。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既圆了课本书刊的缺憾,又感悟了知识的真谛。例如,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汽车驶过林间小路,道路两边的树叶会往车辙的方向翻滚。让学生探其原因,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又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形成了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和掌握物理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物理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符合素质教育及大纲基本思想要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也在实际中培养了学生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开展社会实践,扩大探究视野。结合物理教学,我们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学习力学后我们带领学生观看桥梁力学结构,学习电磁学时,如果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发电厂。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感性认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引导观察现象,突出探究精神。物理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物理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家庭当中参与实验与设计。例如,在购鞋时哪一种鞋底的防滑性能好,脱毛衣产生的放电现象,如何选择和安装家庭电路等。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平时形成的能力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从书本中走到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从于教材,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