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采用多种方法,让《基础会计》课程充满活力

【作者】 潘兴华

【机构】 贵州省内贸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完善、更科学的调整。其中会计作为任何一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人员,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合格的会计,离不开在实践中的磨练,也离不开在学校求学期间对理论的学习,其中《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基础性、理论性都重要的课程,学好、学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下身临其境,为掌握这一重要课程提供全面的条件。
  关键词:多种方法 《基础会计》 活力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是模棱两可,那么,应怎样让《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充满活力呢?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上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采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三、实物图文并茂,展示特定情境
  基础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展示会计实物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展现不同的会计特定工作情景。如,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学习前,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凭证、付款发票或单据等,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分类、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收集不到的凭证、账簿,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资源状况,选取相关图片、画面和影像资料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现、播放。
  四、组织案例教学,灵活选择方式
  会计理论知识初步讲解完,就进入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学习。在学习经济业务核算方法时,教师需要先介绍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很耗费时间,可以在讲述前用案例引路,展现企业不同过程的经济活动,启发学生,引起他们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授课时还是以典型案例为例题,讨论并分析相关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在学习完所有相关的内容后,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后训练案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案例包含的深层内容,掌握学过的核算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系统综合分析,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材料的内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展开讨论,完成案例分析。最简单、通用的一种方式是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如,教师把事先准备好某企业某月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经济业务资料,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学生可以借助不同手段来理解案例,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电教条件具备的学校,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采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全面、逼真地呈现给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展开充分的讨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走进工作现场,现场参观教学
  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模拟演练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实地去参观教学。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和目标,并强调注意的事项;按实际需要进行分组,确定好各组小组长及其任务;要求每个学生作好进入现场必要的工作准备。到了现场,教学活动伴随着正常的会计工作进行,学生是观摩者,教师和现场会计人员是指导者。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教师和现场会计人员及时进行答疑讲解。最后回到课堂,根据参观情况并结合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每位学生写一篇参观调查报告,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并作出点评。通过现场参观教学,学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了基本了解,真实地感受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强化了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可以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