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经济生活》的复习策略与方法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虽然从知识抽象和概括程度上讲《经济生活》不及《生活与哲学》,但很多学生感觉教材知识较为零乱,难以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加之教师复习策略与方法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经济生活》复习效率相对低下。
关键词:《经济生活》 ?复习策略与方法
《经济生活》内容较为纷繁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更难以灵活运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复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根据《经济生活》的特殊性和知识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一、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调整重组复习内容
《经济生活》教材虽然进行了生活化处理,淡化了概念的解释,降低了难度要求,但学生仍然感觉较为零乱,头绪较多,纷繁复杂,难以掌握,更难以运用。部分教师在复习时由于不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进行知识的适度整合,孤立地讲授,割裂了知识间内在联系,不仅使复习课教学缺乏新意和有效生成,难以激发学生复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学生即使掌握这些知识,也难以运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新情境和新问题,因而制约了复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应依据知识点在模块和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结合高考知识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运用系统优化方法,适度调整和优化重组复习内容,采用分层方式,逐步将复习引向深入,以实现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深刻化。为此,教师应按照“三步走”策略组织复习:
第一步精讲主干知识内涵。主干知识是教材的精华,是高考必考和常考的知识,是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着力精讲学生没有掌握的部分主干知识,在逐层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到层次间的链接点,逐层推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如教师在复习使用价值时应进行适度的整合,按照由此及彼、层层推导的方式进行分析:
按此方式,学生基本上能够轻松愉快地揭示出概念所蕴含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能够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复习效果。
第三步构建主干知识的网络结构。构建模块网络结构是知识优化重组的最高层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模块教材的主干知识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模块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简约化。如《经济生活》可按照社会再生产环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线索串联整合模块知识。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样化复习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的智能发展程度和发展倾向并不完全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根据学生智能差异组织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有效培养。
《经济生活》模块在培养和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组织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多种智能,促进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但部分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上仍然采用“满堂灌”和“一言堂”做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后进行大量的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甚至陷入茫茫“题海”之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知识为载体,出示适量的典型材料供学生思考,并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强化智能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成绩提高。
三、坚持非指导性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为此提出了九大教学原则。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此为指导,转变角色,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教师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独霸课堂,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和评价者。这种角色定位既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只需要对着资料和教科书讲授就可以了,无需进行教学研究和复习备考研究,又严重制约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积极性的调动,因为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此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只做非指导性应答,不再强行灌输和强迫学生机械训练。对此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累指出,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由“存储者、发号施令者、驯化者的角色转换成学生中的共同学习者这一角色”。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才能从现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完善和自我得以展现的前提条件。教师营造出接纳性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善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学生能够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心需要和自觉行为,从而成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应设身处地体验并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善于接受他们的态度、情绪和种种想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充分信任、理解和接受状态。对此罗杰斯指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因此教师的情感和态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和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做法,唯恐学生掌握不了教材知识,事实上,教师的考虑是多余的。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即使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优化处理,使之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思维习惯和认知风格,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按照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强化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在教师引领下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以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经济生活》 ?复习策略与方法
《经济生活》内容较为纷繁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更难以灵活运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复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根据《经济生活》的特殊性和知识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一、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调整重组复习内容
《经济生活》教材虽然进行了生活化处理,淡化了概念的解释,降低了难度要求,但学生仍然感觉较为零乱,头绪较多,纷繁复杂,难以掌握,更难以运用。部分教师在复习时由于不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进行知识的适度整合,孤立地讲授,割裂了知识间内在联系,不仅使复习课教学缺乏新意和有效生成,难以激发学生复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学生即使掌握这些知识,也难以运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新情境和新问题,因而制约了复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应依据知识点在模块和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结合高考知识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运用系统优化方法,适度调整和优化重组复习内容,采用分层方式,逐步将复习引向深入,以实现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深刻化。为此,教师应按照“三步走”策略组织复习:
第一步精讲主干知识内涵。主干知识是教材的精华,是高考必考和常考的知识,是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着力精讲学生没有掌握的部分主干知识,在逐层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到层次间的链接点,逐层推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如教师在复习使用价值时应进行适度的整合,按照由此及彼、层层推导的方式进行分析:
按此方式,学生基本上能够轻松愉快地揭示出概念所蕴含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能够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复习效果。
第三步构建主干知识的网络结构。构建模块网络结构是知识优化重组的最高层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模块教材的主干知识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模块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和简约化。如《经济生活》可按照社会再生产环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线索串联整合模块知识。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样化复习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的智能发展程度和发展倾向并不完全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根据学生智能差异组织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有效培养。
《经济生活》模块在培养和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组织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多种智能,促进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但部分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上仍然采用“满堂灌”和“一言堂”做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后进行大量的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甚至陷入茫茫“题海”之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知识为载体,出示适量的典型材料供学生思考,并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强化智能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成绩提高。
三、坚持非指导性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为此提出了九大教学原则。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此为指导,转变角色,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教师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独霸课堂,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和评价者。这种角色定位既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只需要对着资料和教科书讲授就可以了,无需进行教学研究和复习备考研究,又严重制约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积极性的调动,因为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此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只做非指导性应答,不再强行灌输和强迫学生机械训练。对此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累指出,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由“存储者、发号施令者、驯化者的角色转换成学生中的共同学习者这一角色”。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才能从现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完善和自我得以展现的前提条件。教师营造出接纳性的、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善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学生能够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心需要和自觉行为,从而成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应设身处地体验并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善于接受他们的态度、情绪和种种想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充分信任、理解和接受状态。对此罗杰斯指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因此教师的情感和态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和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做法,唯恐学生掌握不了教材知识,事实上,教师的考虑是多余的。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即使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时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优化处理,使之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思维习惯和认知风格,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按照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强化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在教师引领下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以全面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