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形势下如何壮大戏剧观众队伍

【作者】 张成林

【机构】 山东省即墨柳腔剧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大事,而壮大戏剧观众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科学筹谋,扎实努力,在这方面做足文章。
  关键词:戏剧观众队伍;壮大;举措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近些年来,随着电视、电脑和手机智能机及其他图文和视频接收终端的迅速普及,群众获取文化享受的渠道越来越宽敞,特别是许多人已经不热衷于去影剧院和图书馆。表面看,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剧院和图书馆的业绩,但认真分析起来,这个影响并不止如此。但本文不予详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壮大戏剧观众队伍。
  一、不断提升戏剧表演水平,以过硬的表演水平壮大粉丝队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戏剧的表演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戏剧表演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政治视野和表演水平,并以过硬的表演艺术,配以独具匠心的舞台调度,新颖独特的唱腔设计来吸引受众。
  有专家指出:戏剧的美不是依靠外加手段修饰出来的,而是它自身的本质要素—演员和观众的共同创作焕发出来的。而无数实践也证明,许多观众去影剧院的目的往往就是去一睹明星的风采,甚至有许多少男少女把与明星合影、获得明星的签名当做心中一梦,而不仅仅是去欣赏某个故事或某一段剧情。所以,就戏剧来说,戏剧演员要有甘当明星的决心,靠自己的特殊的、个性的表演艺术来吸引住观众,壮大自己的粉丝队伍。
  二、不断创新戏剧剧目,以新鲜的戏剧舞台吸引“新生代”观众
  戏剧历史悠久,对许多五六十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大部分能够说上几个传统剧目的名字,甚至大致的剧情。但是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大部分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当老人提出要将电视的频道选择到戏剧频道,就会有一种抱怨,更不要说让他们自己去剧院久坐。
  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演出很难引起观众兴趣。为此,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剧目创新方面下功夫,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广取群众的智慧,努力提高创作水平,不断推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剧目。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创作出符合各地实际、适合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好剧目。并要注意下大功夫推出一批震撼人心的,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拍手称好的时代佳作。
  如此同时,要适度将传统的戏曲表演程式和现代表演有机融合,加强表演的舞蹈性、情感性,不断满足年轻人的欣赏需要。
  三、不断拓展戏剧知识的宣传面,以负责任的态度弘扬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一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忽略了对戏剧知识的宣传,以致许多年轻人不知戏剧是何物,更谈不上去欣赏了。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领导重视起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要把戏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纳入对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范畴,加大奖罚份额,并认真履行,让主管干部有压力,专业干部有动力,促使各级干部自己积极带头,并且引导村居干部知道戏剧的社会功能、前世今生,和未来展望,并且明确自己的宣传义务和职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普及戏剧知识的有力保障。
  2)渠道拓展起来。这方面,一是从娃娃抓起,让戏剧知识进各地各级学校的课本,这高年级的课本甚至有必要录入一些戏剧的语言片段,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戏剧,以及戏剧的社会功能。二是从硬件抓起,让戏剧知识进村居文化大院。当前,许多地方的文化大院有了图书室和宣传栏,甚至文化墙,但戏剧方面的图书和书画却非常鲜见。为此,要舍得投入,在增加戏剧图书和其他能够展现戏剧的文化历史的其他物件方面下工夫,补上戏剧知识普及的这个缺项。
  3)演出经常起来。各级有关部门要把推广戏剧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责任,科学规划戏剧演出的安排,做到村村能够进来剧团,人人能够看到戏剧,潜移默化,逐步让戏剧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近些年来,即墨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增加对各级党委的考核力度,对考核要求,有力地扶持了戏剧事业,国有、民办剧团有了后劲,演出场次稳步增加,受到广大民众欢迎,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4)人才培养起来。笔者在多年的调研中注意到,近些年来,随着一些人群的价值观的裂变,和艺术欣赏角度的扭曲,社会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戏剧事业,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戏剧演出人才匮乏,让千年文化后继乏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警觉,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甚至把戏剧纳入广泛推行的广场舞,让戏剧知识融入高得多人群的脑海。
  总之,壮大戏剧观众队伍、弘扬戏剧文化,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松懈,需要各级领导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明天社会发展”的高度,真正重视、社会广泛参与,各展所长,共同为繁荣戏剧文化做出应该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