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作者】 张 静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麦田湾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肩负起他们进行各种规则意识的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利于规则意识培养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渗透,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规则基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培养 规则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此,人类就有必要赋予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来培育有规则意识的下一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经商、交通、竞赛,就连小孩子做游戏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可以说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言而喻,学校便成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主阵地,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肩负起对他们进行各种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供同行斧正。
一、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对文中语言美、意境美的体验以及对特殊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等,都体现出文本教学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同时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文本教学中有利于规则意识培养的要素,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例如我在教《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从“特地”“拜见”“请”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你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多谢”“没有止境”“大有长进”这些词语感受到孔子非常谦虚。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老师提问:“孔子这样谦虚和尊敬他的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向他学习呢?”生答:“我们也要尊敬老师。”师问:“还应该尊敬谁呢?”生答:“爷爷、奶奶、长辈……”通过老师这样的引深,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了尊老的规则意识。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师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的活动课。这种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有利于加强语文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活动中也不失规则意识培养因素。
例如在学完《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后,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假如我是更羸”的活动。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要求感情真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其中有学生说道:“假如我是更羸,我不会射下大雁,因为大雁受伤了,叫声非常悲惨,我们应该保护它。”师问:“是呀,受伤的大雁我们都要保护,那么我们能不能欺负同学呢?”生答:“不能,要相互帮助。”如此,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的规则意识。
三、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口语交际教学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对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也应适时渗透规则意识。
例如,在一次“口语交际”公开课上,我设计了一个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十几张交通事故的图片,里面有学生乘坐黑车被翻死的,有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这些图片,让学生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场面,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一定不能横穿马路,要乘坐证照齐全的车辆,要等人行道绿灯亮了才能通过,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注意避让车辆......同时他们还会告诉身边的同学甚至是大人一定要有交通规则意识。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成功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书本的教学,要让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走出语文书本。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从身边寻找素材,这里面也不失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的习作中,要求学生写关于环境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有写作素材,我特地带着他们深入街道卫生死角,学校垃圾角参观了一遍,孩子们边参观边发出“好脏哟!好难闻哟......”的感叹。接着我又让他们观看因水污染导致牲畜、鱼类等死亡的ppt图片,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表起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路打开了。这时教师引导:“从你们刚才看到的,你想对人们说点什么呢?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还要养成不乱扔垃圾,勤于打扫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规则意识。
“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对于一个孩子、一个班级而言,规则意识何等重就不言而喻了。同时,规则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其培养不仅仅体现在班会课、周会课、品德与社会课中,应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学的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利于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因素,点点滴滴、随机渗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规则基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培养 规则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此,人类就有必要赋予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来培育有规则意识的下一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经商、交通、竞赛,就连小孩子做游戏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可以说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言而喻,学校便成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主阵地,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肩负起对他们进行各种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供同行斧正。
一、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对文中语言美、意境美的体验以及对特殊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等,都体现出文本教学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同时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文本教学中有利于规则意识培养的要素,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例如我在教《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从“特地”“拜见”“请”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你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多谢”“没有止境”“大有长进”这些词语感受到孔子非常谦虚。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老师提问:“孔子这样谦虚和尊敬他的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向他学习呢?”生答:“我们也要尊敬老师。”师问:“还应该尊敬谁呢?”生答:“爷爷、奶奶、长辈……”通过老师这样的引深,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了尊老的规则意识。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师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的活动课。这种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有利于加强语文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活动中也不失规则意识培养因素。
例如在学完《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后,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假如我是更羸”的活动。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要求感情真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其中有学生说道:“假如我是更羸,我不会射下大雁,因为大雁受伤了,叫声非常悲惨,我们应该保护它。”师问:“是呀,受伤的大雁我们都要保护,那么我们能不能欺负同学呢?”生答:“不能,要相互帮助。”如此,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的规则意识。
三、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口语交际教学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对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也应适时渗透规则意识。
例如,在一次“口语交际”公开课上,我设计了一个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十几张交通事故的图片,里面有学生乘坐黑车被翻死的,有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这些图片,让学生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场面,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一定不能横穿马路,要乘坐证照齐全的车辆,要等人行道绿灯亮了才能通过,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注意避让车辆......同时他们还会告诉身边的同学甚至是大人一定要有交通规则意识。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成功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书本的教学,要让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走出语文书本。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从身边寻找素材,这里面也不失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的习作中,要求学生写关于环境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有写作素材,我特地带着他们深入街道卫生死角,学校垃圾角参观了一遍,孩子们边参观边发出“好脏哟!好难闻哟......”的感叹。接着我又让他们观看因水污染导致牲畜、鱼类等死亡的ppt图片,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表起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思路打开了。这时教师引导:“从你们刚才看到的,你想对人们说点什么呢?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还要养成不乱扔垃圾,勤于打扫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规则意识。
“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对于一个孩子、一个班级而言,规则意识何等重就不言而喻了。同时,规则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其培养不仅仅体现在班会课、周会课、品德与社会课中,应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学的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利于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因素,点点滴滴、随机渗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规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