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有效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 王永胜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针对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如何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融入于初中物理课堂之上,推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强化,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我们要理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现代完整的教学有效性含义下,人们关注的是教学效益,即教学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个体主体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只局限于教学成绩上。因而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但是,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几年了,很多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教学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出发,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认识,方法和能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操作、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等,教学应关注并促进学生身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既然是这样,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一、发展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科学探索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好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给刚刚高一的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就准备一些实验:找一个日光灯的镇流器(电感系数很大),用导线接上线圈的两瑞,然后我用手拿着导线的另外两瑞接到3伏的干电池上,导线(手始终不离开导线)再离开电池,离开电池的瞬间手就会有触电的感觉。在做这个实验前,我让学生注意观察,然后让学会的学生到讲台上做给其他学生看(学生之前也没有知道会触电);学生做的过程中由于触电肯定有非常大的反应,甚至会发出尖叫,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大胆的学生就会主动要求试一试。上到旧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的《流体》时,我就用电吹风吹乒乓球实验,电吹风口向上,把乒乓球放到吹风口上;问学生:乒乓球会不会被吹走?然后再实验,学生看到的结果与自己猜想完全相反;就会引起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就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想学物理,主动学习物理。
  上课前的新课导入尤其重要,因为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性
  今年是广西高中物理新课改的第一年,我参加了很多次的新课改培训,每次培训专家都指出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符合教学规律和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丰富的情感交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会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才会好。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
  三、利用好实物或模型,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物理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初中物理的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借助实物或模型,把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把概念与实物相联系,讲清物理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讲清各种模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我经常使用的资源之一,它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物理内容,可以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物理发展历程,比如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示电流的流动;也可以用水流动来作比喻电流。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生更容易理解。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发展,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带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再将其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际中,改变传统教学死啃课本,死记硬背的局面,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要通过科学探究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况,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最关键的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只要我们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狠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始终朝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方向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成功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