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中小学交通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 杨绍斌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探求切合实际的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是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文章通过对福泉市学校交通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学校交通管理的经验,加强基层基础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从管理机制上入手达到降低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 交通现状; 管理; 对策
  2009年起,福泉市交警队联合该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试点工作,自编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免费送学校,完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基础设施,以常态化教育管理措施推进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提高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远。下面,针对如何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系统、规范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和专门课程是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对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缺乏系统、规范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因无据可依、无章可循而像蜻蜓点水,成效难见。但是,考虑到统一编印教材所需人力和资金较大,学校还肩负其它方面安全教育的责任,如果仅靠交警或教育等某一部门承担,势必给他们增加极大的财力和人力负担。笔者认为,最好由国家或各省统筹安排,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印,或者将其与消防安全等相关方面教育融为一体进行编印与教学,并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才能有效保证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建立固定而正规的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的力量保证。学校可根据实际,规定各班班主任或思品、社会课教师或辖区交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教师。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编排,按课程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及自护自救知识等,培养并不断增强学生安全交通、文明交通和法制交通意识,不断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同时,通过教师形象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是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的催化剂。交通安全征文、演讲比赛是最常用的延伸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易操作性,以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并从中接受教育。如举行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开展模拟交通场地练习交通行为的活动,或“争当校园小交警”的活动,或在少先队与共青团活动中开展“争当交通安全文明之星”活动,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加强督导、考核是提高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交警部门平时要对学校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各校了解情况。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以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抓好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一、学校交通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的现状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福泉市学校尤其是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特点,可以用“低、乱、弱、多”4个字来概括,具体如下。
  1.公路 等级低
  公路等级低,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缺乏和路面质量差等。大量的是三、四级及等外公路。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扩建了县乡公路,学校通行能力得到不断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善的同时,忽视了对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造成学校安全设施指标等级普遍偏低,包括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和防护措施等,在山区水网地带的乡村公路,路窄、弯多、坡长、崖陡,线形组合不协调, 行车视距达不到设计标准,缺少必要的防撞墙、隔离护栏、警示桩、照明灯光等安全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如在磐安等山区,乡村的所谓公路仅仅是对机耕路路面“硬化”而已,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等。还有的路段平面交叉口不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新标准的规定,弯道半径过小,反超高等等,导致事故不断发生。
  2.车辆等级低、安全技术性能差。
  学校流量以小型货车、拖拉机、摩托车及载货农用车为主, 许多城市限制的助动车、残疾车等一些落后淘汰车型成为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长期脱修、脱检的带“病”车行驶在学校上,事故隐患严重。
  3.交通 秩序乱
  违法行为多、秩序混乱。这是影响学校交通安全的最基本特征,同时也表现在机动车牌证的混乱,无牌无证现象突出。仅在2014年全市开展的以无牌无证摩托车为重点的机动车排查整治行动中,多数摩托车辆无牌无证摩托车被督促上牌。
  从2013年学校交通事故分析来看,由于行人随意横穿公路被撞的事故占了重大死亡事故的8.18%。另一方面,学校上行驶的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意识较差,车辆逆向行驶、无证驾驶、农用车载客、摩托车违章载客、报废车辆上路等违法现象频发,使学校成为交通高危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二.加强学校交通管理的对策思考
  由于基础设施、交通流量、路网结构和警力分布等因素的差异,学校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通过近几年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学校管理必须“责任前移,管理下移”,形成一个“点状指挥、指状延伸、线状发展、环状沟通”的管理网络体系,着力解决“有人管、有人抓”落实到人的问题,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管理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手段先进化的科学管理。学校地域分布广,由于警力不足,在现有的警力条件下,仅靠交警单枪匹马作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依托基层乡镇政府,在乡镇搭建起交通安全管理的新平台,不失为落实学校管理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 汤三红, 等编.道路交通管理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2] 陆化普, 王建伟, 等著.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