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向以科
【机构】 四川省万源市长石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感教育教学对初中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情感教育是新课改下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情感教育使得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也是初中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禁锢,培养初中生自身的个性、审美性以及悟性,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老夫子也曾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的教育意义不仅仅限于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道德以及情感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新课标不断深入,其中明确规定了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情感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为了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得不整天埋头学习,将大量时间用在课业和题海之中,而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还是将解题技巧作为教学重点,没有把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初中阶段是进行语文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而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因此教师容易忽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情感教育,这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虽然能够认识到情感教育这个问题,也愿意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旧有很大的困难。由于整个教育制度体系的问题,在当前全国的学校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可能不顾教学成绩,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彻底革新。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对其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利,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形象,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并指引学生向心中的榜样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身边的人、事、物都怀着很强的好奇心,青春期的感情状况也不稳定,他们的爱好与兴趣会随着身边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感受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广泛涉及人物、自然、社会等多方面信息,其中展现了道德美、人物美、风景美等诸多领域的审美。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内涵丰富且易于教学,课文不仅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意蕴深远,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之中,从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内涵。
(二)利用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朗读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引导并鼓励学生热爱朗诵,形成朗诵文章的良好习惯。在每天的诵读中积累感触,强化体验领悟能力。教师最好能在平常的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诵读文章,带动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诵读文章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韵律与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诵读文章的遍数越多越有助于理解文中的含义。
(三)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身上的独特人格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执行好教学任务,而且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事业中,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到学生身上。要用自己的一片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谊,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努力做到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课堂讲解和表达感情时,尽量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
(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性且多元化的形态,教学过程如果过于呆板生硬,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尽量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都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只要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成长。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创造与课文相贴近的情境与意境,注意训练并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总之,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正如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焦点总是在那些听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略了有缺点的孩子。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不再仅注重升学率的提升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梳理正确的情感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张扬自我个性,充分运用个人能力不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4(04)
[2] 陈淑贤. 插上兴趣翅膀 知识天空翱翔——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网友世界. 2014(04)
[3] 贾德全.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成功(教育). 2013(22)
[4] 邱玉荣. 论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老夫子也曾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的教育意义不仅仅限于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道德以及情感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新课标不断深入,其中明确规定了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情感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为了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得不整天埋头学习,将大量时间用在课业和题海之中,而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还是将解题技巧作为教学重点,没有把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初中阶段是进行语文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而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又非常繁重。因此教师容易忽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情感教育,这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部门虽然能够认识到情感教育这个问题,也愿意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旧有很大的困难。由于整个教育制度体系的问题,在当前全国的学校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根本不可能不顾教学成绩,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彻底革新。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对其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利,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形象,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并指引学生向心中的榜样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身边的人、事、物都怀着很强的好奇心,青春期的感情状况也不稳定,他们的爱好与兴趣会随着身边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感受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广泛涉及人物、自然、社会等多方面信息,其中展现了道德美、人物美、风景美等诸多领域的审美。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内涵丰富且易于教学,课文不仅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意蕴深远,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之中,从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内涵。
(二)利用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朗读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引导并鼓励学生热爱朗诵,形成朗诵文章的良好习惯。在每天的诵读中积累感触,强化体验领悟能力。教师最好能在平常的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诵读文章,带动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诵读文章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韵律与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诵读文章的遍数越多越有助于理解文中的含义。
(三)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身上的独特人格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执行好教学任务,而且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事业中,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到学生身上。要用自己的一片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谊,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努力做到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课堂讲解和表达感情时,尽量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
(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性且多元化的形态,教学过程如果过于呆板生硬,就会在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尽量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都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只要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成长。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创造与课文相贴近的情境与意境,注意训练并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总之,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正如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焦点总是在那些听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略了有缺点的孩子。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不再仅注重升学率的提升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梳理正确的情感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张扬自我个性,充分运用个人能力不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4(04)
[2] 陈淑贤. 插上兴趣翅膀 知识天空翱翔——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网友世界. 2014(04)
[3] 贾德全.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成功(教育). 2013(22)
[4] 邱玉荣. 论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