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谢统菊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高铁新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兴趣教学,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是学生将来立于竞争社会不败的重要武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专著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作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不应该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基,不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而着力培养。而现行教育“应试化”功利太强,强调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如襁褓中的婴儿离不开的教师灌输喂养,没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践行新课改中,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落实这一理念,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抓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兴趣
  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未知世界、运用已有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载体。常言说得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让学生预习就是最好的培养方式。但是我们现行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习惯,也没有预习兴趣,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因此,我们要抓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兴趣培养,形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当然这需要教师注重指导。
  1.教会预习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2.设计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通过这样培养,学生不仅获得预习方法,还能在“方法”的帮助下迅速获得学习成功,获得快乐体验,因而兴趣大增。
  二、抓上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方法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方法的主阵地。传统教学,强调“教”,忽视学生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方法指导。这是我们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不但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出来,还要让他们掌握更多学习方法,让他们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此,我们可以广设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学习。
  1.引导学生动眼看。上课时让学生多动眼看,看书、看演示、看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动耳听。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3.引导学生动口说。数学需要阅读、需要交流讨论、需要积极发言,这些都是课堂互动学习的必然要求。现在很多不爱动口,不善于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学生不爱动口所致。当然也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动手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动笔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六是引导学生动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抓整理,让学生在总结中获得能力
  整理复习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学会整理、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还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发展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不能以教代学,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在一节或一个单元教学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整理与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而我们很多教师不在引导上下功夫,而是用大量的练习题代替,让学生在解题中重复与再现知识。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虽然知识的巩固需要练习,但我们更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复习。这样才能脱离“以教代引”的错误做法。当然,整理复习也需要方法,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即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也可以教会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增强记忆,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小技巧,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这些简单适用,教学时我们都可以授之于学生。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思想准备,更要有方法作保障,特别是广建平台,让学生亲自尝试与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境界中。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刘志国,《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教育现代化,2006年。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