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转变音乐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殷方芸

【机构】 山东莒南县岭泉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被音乐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的强制或僵化的教育,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更新教育理念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化教学角色。
  教学角色的转化,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可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智力潜能,逐渐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新教学模式下的欣赏课,教师可以在听赏前在黑板上写下个书名号“《》”在书名号后再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一般要完整听赏两三遍)让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对作者风格的把握,自己给作者起名,说出作者或流行区域,说出节拍、速度、情绪、演奏乐器及表现内容,然后解释为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把感受记下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事先要给学生讲清楚:1、音乐具有不定性2、音乐具有非语性3、音乐具有多解性,因此只要有根据,任何解释都成立。这个时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比如:“”音程“这个问题,有同学自学后提出什么事“先后发响”?什么是“同时发响”?有同学告诉他;比如“1”、“3”两个音,你唱“1”我唱“3”现在你先唱,我后唱;这叫“先后发响”,现在咱们同时一起唱,这就叫“同时发响”。老师进一步补充道:“先后发响”的是两个单独音响所以叫“旋律音程”。“同时发响”是一个混合音响,所以叫“和声音程”,这样经过几个反复,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也消除了逆反心理。
  再次,更新教学方式。
  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通过何种途径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和信息,是几乎所有学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告诉同学:一、通过图书馆,那里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多,主要是工具书,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这是一个知识库,积累了多年的知识成果,但时效性差,同时也不够方便;二、是通过广播电视,那里每天涌现大量的最新信息,包罗万象,但选择性与存留性差。实用性也不强;三、通过互联网,那里信息量最大、时效性强,选择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好,是目前最快捷的信息来源。
  最后,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文化。
  必须认识到音乐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因此一定要把音乐作为大音乐来认识,要努力扩展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看待音乐的机会、文学艺术素养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音乐背后所凝结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知识,特别是理科知识中不断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问题。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的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进行创编活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自填歌词,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重新填词,或少量的改写歌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二)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创造的乐趣。
  每当我们问学生是否自己创作音乐时,学生们往往会很疑惑的摇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或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或可以用指定的音进行旋律接龙。也许学生加上的音高配上节奏不是特别好听,但学生也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老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自编律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音乐是能表现丰富形象的,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七年级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的舞曲。学生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新疆舞蹈的一些特色,并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元素,请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旋律及歌词自己组合,为其编配舞蹈。这样学生对自己编配的动作就会特别有感情,因此做起来也会格外的认真。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四)编配伴奏,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编配伴奏中感悟和谐美。
  为歌曲编配伴奏,可以是乐器伴奏,也可以是人声或其他声源伴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各种不同的歌曲风格,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伴奏。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悦,发挥创造个性,还能形成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