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生物综合课程研究

【作者】 纪 霞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100多个国家先期开设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课程,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促我们感受到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为了尽快走出综合科教师极度匮乏的窘境,尽快适应高初中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本文着重总结了实施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综合课程 研究
  面对100多个国家先期开设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课程,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促我们感受到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为了尽快走出综合科教师极度匮乏的窘境,尽快适应高初中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本文着重总结了实施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 深化认识 更新理念      
  增强学科综合意识既是实验的出发点,又是实验的归宿,分别标志着实验的起点档次和成果的大小,增强的努力贯穿于课题论证立项、全面实施与研究总结全过程。
  1.1 从教学实践得体会  
  1978年中学恢复生物学教学以来,大纲教材已更新多次,每次都增加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如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基因工程等,多是现代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成果,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也必须学科内外交叉渗透。探究生物学史,孟德尔是将生物学,统计学等综合于科研实验,创新思维与科学方法相结合,总结出两大遗传定律,为遗传学奠了基,并领先世界水平至少35年。沃森、克里克通过多途径收集生物、化学、物理乃至数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创新思维,一举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也开创了生物知识经济时代,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独领风骚。现阶段生命科学“总体特征是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为数理化地与信息、工程等科学敞开了大门,越接近生命本质,越将为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提供鲜活的事实。又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统一”,不断把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提出的挑战转化为研究课题,更迅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与经济部门的生产力⑴。展望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等危机,吸毒、色情、恐怖活动、艾滋病等世界难题被彻底根除的前景,离不开生物、理化等自然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
  1.2世界潮流获启迪  
  纵观历史,科技发展、知识创新与学科的分化、综合都是互相促进的,19世纪工业革命使知识分化加剧,同时,从19世纪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学科综合化乃至课程综合化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学科、课程理论⑵,推动集理化生地内容为一体的综合理科和集历地哲为一体的综合文科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正是凭借对20多年来知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及时把握,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优势,并抢占制高点,试图制订新的游戏规则,主导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再次敲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而从若贝尔奖来看,理化生的获奖者都是学科综合的高手,特别是2003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化学博士与物理学博士,而若贝尔化学奖则奖给研究细胞膜的水通道与离子通道的两位医学博士,显示出当代科学跨领域研究的趋势,并且揭示我国与若贝尔奖的距离,不仅是科研器材与设施等的落后,更重要的是科研人才是否从小就形成综合的意识,培养起相关能力,亦即中小学教育是否有相宜的教育理念与措施。
  1.3 从终生教育看必然  
  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促成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的态势,并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学习、就业、工作等等,呼唤尽早普及终身教育,形成学习化社会。而终身教育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为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这两方面都需要在中学奠好基,需要教师授人以渔,特别是育人自育,促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意识、获取多途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自学、整合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完成学业、成就事业,更好地适应快节奏、高科技、烈竞争、高压力的现代社会。同时人类社会的复杂,也使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
  2 实施实验 全面推进    
  如果说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主要是增强综合意识,已远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提高综合能力就更需设计出教学实验方案,像抓教学那样,经常思考综合化实验的目的、措施和效果追求,又像抓实验那样精心设计教学综合化的顺序,程度和具体方法,使教学与实验一体化设计实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通过教师的学习研究—运用于实验教学—全面研究学生反馈信息的不断循环,实现教师的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提高。
  现行高中生物是初二学习两年后再学习的,却并未留什么时间进行衔接。初中要求低且不中考,许多学生即使认真学了,也遗忘多多,何况迫于升学压力和生物是豆芽学科的传统认识,有些学校并未认真教学,有的学生连教材都当废品卖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使学生形成漠视生物学的意识。抓好教学与实验,这是首先应了解、面对并大力促进改变的。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调查反馈学生原来的情况、对教学实验的感受、建议和意见,有利于显示教学实验的起点、进步与成果。激励学生是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选择近年引起全社会注目的克隆技术、人类与水稻基因组研究、战胜非典、抗击艾滋病等重大事件,促学生感悟生物学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繁荣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介绍美国1990年就有51%的博士研究生命科学,使2000年进入世界企业前50强的制药企业就有13家⑸,同时邓小平1988年就预言“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而10多年来我国一批批最优秀高中毕业生争先报考北大、清华、复旦、川大等生命科学学院,促进学生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三是精选发展有特色的师哥师姐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学习追赶的目标。四是介绍相关的生物教学网与个人专辑、主页,适度推销自己,介绍教学与科研成绩等。总之,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有趣、有用、有得,激励出自信、积极性、主动性和对教师的亲和、信任。
  参考文献:
  1谭文宇,“先学后教”模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宜宾学院学报. 
  2 罗兵,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探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3汪龙英,推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路在何方[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4 孙武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