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探究
【作者】 黄泉兴
【机构】 广东省东莞石龙爱联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良好的心理和德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学生认真阅读,认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科学探究精神,在教学生求“圆的周长”有机渗透崇尚科学素质。教师通过时钟的演示,让学生认识“时、分、秒”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机渗透珍惜时间教育。利用教材的插图教学,在引导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机渗透的教育实效,让德育之花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关键词:崇尚科学 爱国主义 德育渗透
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错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受到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们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古代圆周率教学,有机渗透崇尚科学素质
科学家预言:在二十一世纪中谁掌握科学的主动权,谁就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优势,赢得美好的未来。邓小平高瞻远瞩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这说明学好科学、钻研科学、研究科学的重要性。学生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科学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大胆创新,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如教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周率,因为圆周率的推算是经过几千年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推演,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的材料,知道圆周率=3.14,但是,为什么等于3.14呢?为了让学生有更深一层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向学生提出:“圆周率=3.14是怎样来的?”这时学生再阅读课文中的材料,学生知道约2000年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但是,还不够,为了更加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明白在2000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这样,学生不但对圆周率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这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对科学探究精神深深的敬佩。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教师利用教材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过去的科学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决心,更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圆周率=3.14是怎样来的?”将学习的知识渗透在教学中,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科学的光辉历程,为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从现在起,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数学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探索精神,正如华罗庚告诉我们:“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严谨求实、大胆实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利用“时、分、秒”教学,有机渗透珍惜时间教育
列宁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这说明时间对于每一个人说都很重要。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不会给你多,也不会给少你,作为一个学生,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学习学好,反之,如果浪费时间,就会被时间抛弃,到头来你就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因素,有机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翁。
如教三年级“时、分、秒”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在时钟要走多少圈,是多长时间,在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于是进行演示给学生看,将时钟的时针转一圈就是一个小时;当分钟转一圈就是60分,当分针转动一个刻度时就是1秒,学生看着教师的演示,认识“时、分、秒”后,这时,教师提问:“当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走过时,同学们在干什么?有什么收获?有没有后悔?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正在听老师讲课,学会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有的学生说:“我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所以,我的学习成绩很做秀,我不感到后悔,而且感到很有收获。”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上由于我不认真听课,在下面玩玩具,让这些时间白白流失了,数学题目不会做,我感到很后悔。”接着,教师说:“是啊,同学们很珍惜时间,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会导致时间的流失,希望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这样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有所收获。
让学生懂得时间就是财富,时间是希望;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是教学的重点。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后,然后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渗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当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时你们学生做什么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抓时间学习,感到很自豪,有的学生说由于不听课,不会老师教的知识,感到很后悔等等,让学生懂得浪费时间的可耻,教育学生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在班上形成一股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自觉学习的好风气。
三、利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推动社会的一种巨大力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育人,育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只有爱国的学生才能报效国家,建设祖国,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如在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为了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角?角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时,有的学生说:“黑板上有四个角。”有的学生说:“三角板有三个角。”也有的学生指着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说:“它有四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
再启发学生:“同学们知道五星红旗有四个角,那么,知不知道五星红旗和红领巾是怎样来的?”这些问题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于是,有的学生说:“旗面的红色是象征革命,是革命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有的学生补充说:“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时,教师对两个同学的回答作了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后代,要继续发扬先烈那种精神,认真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有的学生说:“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所以,我们要保护国旗,爱护我们的红领巾,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的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有的学生说:“因为国旗代表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它高高飘扬在祖国的领空、领海和领土,鼓舞我们为保护祖国,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所以,我们也尊重国旗,爱护红领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保护祖国而努力奋斗。”教师肯定了学生对国旗和红领巾的认识,又肯定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的主旋律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上面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利用教材中插图“国旗”和“红领巾”,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有多少个角,引导学生掌握角的知识;另一方面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国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认识到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炎黄子孙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学会本领,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到祖国最重要的地方,实践效国之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外,还要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让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益得彰,让德育之花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素质教育论研究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2001.6第2版
4、 张德勤 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价值《小学数学研究》1992.2
关键词:崇尚科学 爱国主义 德育渗透
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错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受到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们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古代圆周率教学,有机渗透崇尚科学素质
科学家预言:在二十一世纪中谁掌握科学的主动权,谁就赢得发展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优势,赢得美好的未来。邓小平高瞻远瞩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这说明学好科学、钻研科学、研究科学的重要性。学生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科学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大胆创新,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如教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周率,因为圆周率的推算是经过几千年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推演,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的材料,知道圆周率=3.14,但是,为什么等于3.14呢?为了让学生有更深一层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向学生提出:“圆周率=3.14是怎样来的?”这时学生再阅读课文中的材料,学生知道约2000年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但是,还不够,为了更加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明白在2000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这样,学生不但对圆周率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这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对科学探究精神深深的敬佩。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教师利用教材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过去的科学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决心,更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圆周率=3.14是怎样来的?”将学习的知识渗透在教学中,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科学的光辉历程,为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从现在起,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数学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探索精神,正如华罗庚告诉我们:“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严谨求实、大胆实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利用“时、分、秒”教学,有机渗透珍惜时间教育
列宁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这说明时间对于每一个人说都很重要。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不会给你多,也不会给少你,作为一个学生,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把学习学好,反之,如果浪费时间,就会被时间抛弃,到头来你就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因素,有机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翁。
如教三年级“时、分、秒”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在时钟要走多少圈,是多长时间,在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于是进行演示给学生看,将时钟的时针转一圈就是一个小时;当分钟转一圈就是60分,当分针转动一个刻度时就是1秒,学生看着教师的演示,认识“时、分、秒”后,这时,教师提问:“当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走过时,同学们在干什么?有什么收获?有没有后悔?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正在听老师讲课,学会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有的学生说:“我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所以,我的学习成绩很做秀,我不感到后悔,而且感到很有收获。”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上由于我不认真听课,在下面玩玩具,让这些时间白白流失了,数学题目不会做,我感到很后悔。”接着,教师说:“是啊,同学们很珍惜时间,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会导致时间的流失,希望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这样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有所收获。
让学生懂得时间就是财富,时间是希望;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是教学的重点。上面的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后,然后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渗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当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时你们学生做什么时,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抓时间学习,感到很自豪,有的学生说由于不听课,不会老师教的知识,感到很后悔等等,让学生懂得浪费时间的可耻,教育学生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在班上形成一股珍惜时间,爱惜时间,自觉学习的好风气。
三、利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推动社会的一种巨大力量。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育人,育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只有爱国的学生才能报效国家,建设祖国,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如在教“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为了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角?角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时,有的学生说:“黑板上有四个角。”有的学生说:“三角板有三个角。”也有的学生指着黑板上方的五星红旗说:“它有四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
再启发学生:“同学们知道五星红旗有四个角,那么,知不知道五星红旗和红领巾是怎样来的?”这些问题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于是,有的学生说:“旗面的红色是象征革命,是革命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有的学生补充说:“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时,教师对两个同学的回答作了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后代,要继续发扬先烈那种精神,认真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有的学生说:“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所以,我们要保护国旗,爱护我们的红领巾,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的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有的学生说:“因为国旗代表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它高高飘扬在祖国的领空、领海和领土,鼓舞我们为保护祖国,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所以,我们也尊重国旗,爱护红领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保护祖国而努力奋斗。”教师肯定了学生对国旗和红领巾的认识,又肯定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的主旋律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上面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利用教材中插图“国旗”和“红领巾”,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有多少个角,引导学生掌握角的知识;另一方面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国旗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认识到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炎黄子孙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学会本领,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到祖国最重要的地方,实践效国之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外,还要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让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益得彰,让德育之花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素质教育论研究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2001.6第2版
4、 张德勤 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价值《小学数学研究》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