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思品课教学的情感教育

【作者】 玛丽布亚·卡斯

【机构】 新疆博乐市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热情主动的学风,博采众长的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感也就成为推动师生双活动的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思品课教师应该怎样抓好情感教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基说过:“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敬学生。所以思品教师应从关爱学生做起,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的的威信,也是情感教育成功的保证,更是情感教育的体现。我在组织《男生和女生》这个主题活动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回顾几年来自己交了哪些同性的朋友和异性朋友,每个组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共同交流,畅谈男女生同学相处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会带来烦恼,然后我每人发一个表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对比测试,再让。学生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家在讨论活动中认识到男女的共性和差异,面对这种差异现象,学生认识到只要互相理解,相互尊敬才能和谐相处。就在这时,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做个好女孩,可是,班里的女同学都不喜欢和我一起玩,我感到有些困惑。”听到这里,马上有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说:“你整天就和男孩子一起玩,就是一个假小子,我们才不和你玩呢。我接着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爱和男同学一起玩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这没有错,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让人喜欢的男孩或女孩。我就话成了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意见,有的注重相貌,有的注重气质,有的注重才能,也有的注重品行和修养,这种热烈地讨论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活动内容设计密切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热情的学习氛围,接着,我提议在班里举办一个“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设计,调查周围的人,看他们喜欢怎样的男孩和女孩。通过形象设计大赛,学生们一致认为“给人们留下好印象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在学生违纪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的心理特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谈,不要当众大声训斥,应“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要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这种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逐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与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进师生的情感
  作为人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胜任传播人类文明,铸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而教师的情感因素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立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思品课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锻炼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活动,为此,我们每个思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多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深入街道、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走访福利院、敬老院。社会团体,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走近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学会关爱他人。学生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在各种活动中“动手、动脑”逐渐养成学习行为习惯,懂得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要参与社会活动,学习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维护法律、社会制度,从而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面对这些小事,只要他们一件件良好地做下去,就养成了踏实做事的习惯,从而获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探索“以育人为本”的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新课程还提出课堂评价以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为目的。强调评价要过程化,评价要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强调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搜集资料,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每到期未时间,我在评价方式上,着重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未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学生观察评价和作品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来量化学生,还探索性地用鼓励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评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以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学习态度为基础,以真实、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目的,告诉他们课堂内外活动的表现,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就是评价他们的指标内容。期未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品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充满激情,包含热情当好学生情感的启动者,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利用思品课的教学特点,随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