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在大班额下进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及活动

【作者】 靳 璐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洛扎洛夫认为 “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创设区域活动旨在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并以自己合适的方式与步调进行活动,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以主动、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大班额、规划、环境创设、活动材料 
  幼儿园大班额的情况在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在大班额的班级下开设区域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尝试去开设区域活动区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在大班额下创设区域活动区?如何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材料又是如何收集和投放等等,我园就这一突出问题成立了“幼儿区域环境创设及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针对大班额下如何开展区域活动展开的研究。
  (一)合理规划舍内布局,开辟活动场地
  1、改造卧室开辟活动场地
  在大班额下创设区域活动区,首先要开辟幼儿活动场地,例如:班级有45-50名幼儿,有活动室、卧室和盥洗室,面积在80平米左右,我们可以把卧室床铺改造可收纳、隐藏试的床铺或可叠落的床铺,开辟卧室空间,将集体教学活动地点由活动室转移到卧室。将活动室创设成幼儿的区域游戏室,班级门口的走廊、卧室都可以开辟出一定的空间创设游戏区。班级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在班级墙面创设适宜的区域及活动材料。
  2、改造活动室开辟活动场地
  在卧室不能改造的情况下可以将现有的活动室进行改造,在教室所有的靠墙位置安置玩具柜,根据不同区域的操作材料多少或设置的区域需要的空间划分柜子数量,在活动室投放一些可以挪动的地垫,有些区域材料不需要桌子就铺上活动地垫进行游戏,桌子可以作为本区域的一个道具或操作台进行再利用。在教室的房顶上地面上划分区域空间,可以垂钓一些装饰物和区域主题名称,地面可以用彩条规划出与空中划分的区域相同的空间,将区域划分出来,在需要桌子的区域中将桌子上贴上与空中区域吊饰名称相同的名称,便于幼儿区分各个区域,再制作一些便于幼儿收放的活动板,在板子上张贴活动区规则说明,板子可以做成百叶窗形式,板子的另一头可以粘接在两个玩具柜中间,便于收放和站立。在卧室里也可以设立这样从空中到地面都能够让幼儿很容易的进入区域进行游戏。
  (二)根据幼儿人数开设区域数量和规定区域人数及区域规则
  1、根据人数和幼儿兴趣创设区域活动数量,
  45-50名幼儿的班级可以开设8-10各区域,室内开设8人区的美工区、6-8人的建构区、4-6人的表演区、6-8人的角色区、4-6人的益智区、2-4人的科学区、4-6人的图书区、4-8人的体育区2到3各等,班级45-50人就可以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区域中。根据场地的大小设定各个区域的人数。例如:建构区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区域游戏,老师可以将这一区域场地扩大,人数可以根据材料的数量增减。在以上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调整区域人数。
  2、制定相应的规则,   
  规则的制定首先是要控制每一个区域的人数提示由于幼儿园活动区空间和操作材料所限,需对每个活动区角人数的多少有约定,因此,人数提示成为区角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规则。它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和开展游戏的状况,当幼儿的游戏愿望与区角环境有冲突时,学习约束自己、与同伴协商、运用智慧争取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习调整个体行为,提高其游戏的有意性。
  其次是操作提示在部分区角活动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类规则,有的表示操作的顺序,提示玩法;有的表示游戏的连续性,说明游戏内容的层层递进;有的则表示游戏的合作要求等。操作提示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赋予游戏丰富的内涵。
  最后是时间提示一般来说,区角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游戏情况自主安排游戏时间。但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在一些合作游戏中,幼儿除了约定玩伴,还需约定玩的次数和时间等规则,使合作游戏顺利进行。另外,当游戏材料需大于供时,也需要约定时间、次数等来协调参与者的行为,如五分钟换人等。这类游戏规则一般是幼儿根据游戏情况自行即时制订,随着合作、等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或失去效用。通过时间提示,帮助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结果,推动游戏进程的发展
  (三)保证活动区材料数量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1、借助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区域活动的开展是落实《纲要》《指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无论是空间小还是孩子多都不是拒绝区域活动的一个理由,因为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我们需要客服重重困难将区域游戏开展起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印发2012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