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作者】 陈 霞

【机构】 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开展多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导入新课程、引入悬念、授课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表彰和奖励、巧妙布置作业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0引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持久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1导入新课程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时良好教学效果的开端,在导入课程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数学老师可以结合教材,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或者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数学问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这样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程的主动性,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在短时间内激发起来[1]。
  比如,老师在导入比例这一新课程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情境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平时去菜市场卖鸡蛋都用一个约1斤重的菜篮子,昨天他去买10斤鸡蛋,摊主秤完后李老师数了数发现比平时买的10斤鸡蛋个数少几个。李老师感觉很奇怪,就将装满鸡蛋的菜篮子放在摊主的称上,结果一共重11.1斤。你们说卖鸡蛋的摊主是给多了还是给少了呢?”这样一个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多给了,有的认为少给了,学生争论不休但是又不能够说明道理,这是老师引入比例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带着疑问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解比例的基本内容和计算技巧,学生也就带着学习兴趣融入了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后就能够自己解决开头故事中的疑问。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教学过程中引入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索数学问题[2]。因此,数学老师的巧妙提问,引入悬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3授课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是抽象的,学习过程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学生会产生厌烦和疲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在较为良好的基础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能够有具象的感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精神,建立和谐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形、图像和影像能够将数学知识具象化,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老师在讲述直线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画出一条无限长的直线,一直从屏幕中的教室里穿透墙壁,穿过山川和海洋,延伸向宇宙的深处,以此来展示直线的无限性,学生看过之后就完全明白了,加深了对直线的深刻理解。又比如老师在讲述相似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将一幅画在屏幕上放大和缩小,学生讨论着还是不是同一幅画,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入图形的相似性,让学生从感官上对相似有了一定的了解,讲起课来也就事半功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上,一直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5通过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个容易满足的群体,通过表彰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感,能够有效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竞争活动让学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体验取得成功的感觉。在竞争活动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都能够动脑和动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也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更加团结,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同学的认可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越大,学习质量就提高的越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彰和奖励,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学习,把学习当做是享受,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6布置作业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也要应用于生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也对学生形成应用数学意识进行了要求[4]。因此,数学老师要巧妙冲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其抽象化变成用于学生练习和积累经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给学生讲解了一次函数的知识后布置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如“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现在有两家旅行社可供挑选,A旅行社价格为:带队老师需要购买全票,其余学生均按照半价优惠;B旅行社价格为:所有人员均打6.5折,到底哪家旅行社更加便宜”。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做作业时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积累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
  7结束语
  总体来看,数学是一个需要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交流的教学过程。数学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提问等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精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保持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态中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薇薇.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2] 刘毅.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N]. 学知报, 2011-08-29.
  [3] 王华.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4): 30-31.
  [4] 王再彬.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