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作者】 曾兴菊

【机构】 贵州瓮安县岚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只要教师把读写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阅读 表达 方法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这,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因此,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关键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要求?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多彩的童年生活”时,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用得好,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怎样把骆驼吃草的样子写得有趣的;《祖父的园子》一文又是怎样把我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写得令祖父大笑的……这些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写作方法和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等等。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记本,可以随时记下优美语句,精彩片段,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自己习作奠定语言基础。当然,还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把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二、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第二,多练成篇的作文。目前,国内有各种流派的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练习成篇的文章应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各个学段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家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
  所以,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