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 波

【机构】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存在着传统文化欠缺、人格缺陷、道德淡化等严重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人格修养、革命传统、书法艺术、民族音乐等文化精华,运用中职课堂、校园活动、校外实践、大众传媒等方式在中职学校进行实践探索。这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说到:“人类若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须向2350年前东方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文化之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中职学生亟需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但是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外来文化的侵袭,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当欠缺。据调查:中职学生对孟子、荀子、墨子、王充、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等我国古代思想家了解甚少;对《道德经》、《资治通鉴》、《史记》、《三字经》等古典著作的阅读也很少。由此可见,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严重欠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予以重视。
  (二)中职学生人格缺陷严重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学习条件良好,家长过分溺爱和关注,忽略了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一部分中职学生整天迷恋上网聊天;有些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尊重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有些学生“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致使他们精神境界低下,审美能力弱化,心理脆弱,没有自信心,缺乏远大理想,人格缺陷严重。
  (三)中职学生传统道德淡化 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中职学生忽视了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表现为:中职学生经常出现考试作弊、情侣在教室内过分亲密、上课时手机铃声大响等现象;不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不太愿意帮助弱势群体等。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方法,认识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理性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自觉回归。
  (二)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传统文化强调人生要立志,启迪教育学生为祖国立志成才,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胡锦涛总书记在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不畏艰难,矢志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忧人,不贪图安逸,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带来经济繁荣,又不可避免形成盲目自大的心理倾向,这就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与北大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育当代中职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学会尊重他人。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传统文化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和人相处中,强调“推己及人”,要关心他人,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帮助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礼仪观,提高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格修养,走好人生路。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教育部要求: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书法艺术是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其中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形式感染力是独具一格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结合,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中职学生成长成才。恰当的引用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吸引中职学生的关注,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三)依托地方文化的底蕴,通过开展以古典艺术、民族语言、人文景观、传统佳节、风俗习惯、传统手艺、文学著作、儒家思想等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中职学生实践活动,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充分利用校园的传媒手段,加强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校园网、校园电视节目、校报中增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加大校园媒体传统文化的传播,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中职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传播局面,引领中职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化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提高,特别是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中职学校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更有利于陶冶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和谐意识、塑造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2011年《今日湖北》下半月 作者:王磊
  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014年  教育部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 2006年《东北林业大学》作者:宫丽艳
  4、《试析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2013年《论文网》作者:施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