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尝试
【作者】 彭胜友
【机构】 贵州省荔波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阐述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挖掘一些德育因素,努力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既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也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自然融入教学,通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笔者现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建设的主要论断,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 SEFC Book1A Unit8 Sports 时,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
2、感恩教育。在 SEFC Book1B Unit14 Festivals 中的 Reading 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为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 5月14日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 Catharine 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情,并简单说明原因。又如 SEFC 的 Book2B Unit17 Disabilities 这一单元的话题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如何关心残疾人”、“特殊奥运会”等。在 Warming up 部分有八幅图片,笔者根据后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
3、环保教育。如 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 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笔者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实际,以 Making Every Day Earth Day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在很多学生的文章中谈到了地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号召人们把每一天都当作地球日,天天关爱地球。
4、团队精神教育。SEFC Book3 Unit11 Key to Success 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并用英语简要解释其内涵。
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本身所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方式等思想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思维活跃,思想辩证,培养学生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等性格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高中英语必修1(人教课标版) Unit 1 Friendship?要求学生就“朋友应具备什么品质”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使用适当的形容词并通过简单举例来描述人的品质。教师适时给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友谊和朋友的真正内涵,懂得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各种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如在上高中英语必修3(人教课标版) Unit 2 Healthy Eating时,先用讨论引入话题,What are the damages of eating junk food?让学生对这个非常熟悉的话题畅所欲言,把自己亲身经历和最有感受的真实事情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述能力,又意识到了吃垃圾食品的严重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结合教材中的词语例句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的典型词语或结构作讲析时,可以在例句中紧扣词语意义、结构特点,引入“美、善”的内容,一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修身成才。如讲到高中英语必修4(人教课标版) Unit5 Theme Parks的 Reading部分时,课文中的相关语句:There are more than amusement park with…\The big companies that own theme park expect to make a profit…\You can see how our ancestors dressed…都能体现出主题公园的三个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教授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将课程的思想因素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英语课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寓德育于英语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当努力挖掘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重托,祖国和人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更是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年。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2011年。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也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自然融入教学,通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笔者现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建设的主要论断,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 SEFC Book1A Unit8 Sports 时,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
2、感恩教育。在 SEFC Book1B Unit14 Festivals 中的 Reading 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为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 5月14日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 Catharine 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情,并简单说明原因。又如 SEFC 的 Book2B Unit17 Disabilities 这一单元的话题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如何关心残疾人”、“特殊奥运会”等。在 Warming up 部分有八幅图片,笔者根据后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
3、环保教育。如 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 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笔者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实际,以 Making Every Day Earth Day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在很多学生的文章中谈到了地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号召人们把每一天都当作地球日,天天关爱地球。
4、团队精神教育。SEFC Book3 Unit11 Key to Success 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并用英语简要解释其内涵。
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本身所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方式等思想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思维活跃,思想辩证,培养学生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等性格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高中英语必修1(人教课标版) Unit 1 Friendship?要求学生就“朋友应具备什么品质”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使用适当的形容词并通过简单举例来描述人的品质。教师适时给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友谊和朋友的真正内涵,懂得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各种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如在上高中英语必修3(人教课标版) Unit 2 Healthy Eating时,先用讨论引入话题,What are the damages of eating junk food?让学生对这个非常熟悉的话题畅所欲言,把自己亲身经历和最有感受的真实事情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述能力,又意识到了吃垃圾食品的严重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结合教材中的词语例句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在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的典型词语或结构作讲析时,可以在例句中紧扣词语意义、结构特点,引入“美、善”的内容,一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修身成才。如讲到高中英语必修4(人教课标版) Unit5 Theme Parks的 Reading部分时,课文中的相关语句:There are more than amusement park with…\The big companies that own theme park expect to make a profit…\You can see how our ancestors dressed…都能体现出主题公园的三个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教授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将课程的思想因素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英语课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寓德育于英语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当努力挖掘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重托,祖国和人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更是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年。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州,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