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职中“职普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蒋宗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职业教育相对普高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普高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为了这一目的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造成学生跟不上所学的课程,成为学困生,最后也无法实现升学的愿望,因无一技之长,学生就业也非常困难。实施职普衔接,使在普高无法升学的学生转到职高,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既可以对口升入高职院校又可以顺利就业,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出路问题,为他们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 职普 衔接
一、实施农村职普衔接非常必要和迫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处于农村的职业高中相对普高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普高升学人数增多,使得普高日益升温。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普高的家长宁愿出高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普高,其中有的家长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家的孩子读职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宁愿自己的孩子到普高去混,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高就读。就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完全认同,特别是偏远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导致普高生员暴满,大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而不能升学,因无一技之长而就业困难。相反,职业学校生源又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现阶段农村职高实施职普的相互沟通与衔接,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让一部分在普高升学无望的学生转读职高,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于一体,使适合升学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使适合就业的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顺利走向就业,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从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实行职普衔接意义重大
一是可以实现“职普”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业中学闲置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使学生的自身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三是为普高不能升学的学困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由于职高教学重在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机会多,有别于普高的以理论为主的学习,职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四是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使学生通过职高的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使愿意升学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使愿意就业的学生学好技能顺利走向就业,让更多学生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走上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生活舞台;五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使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六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职普融通”办学模式下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促进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七是解决农村职业中学在校生不足的问题,扩大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职中“职普衔接”的办学模式
1.职普衔接实施主体
普高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学习成绩较差,自己感觉已经跟不上普高的学习,不适合继续再学下去,而自愿接受职高教育,职业学校及普髙学校经过衔接,这部分学生可以由普高转到职高。学生在转入、转出过程中学校要搞好衔接,确保学生的安全。
2.学箱管理
学生入读职高学校后,普高随即删除学生的普高学籍,职高学校再为该学生办理职高学籍,学生在职业学校通过专业理论、技能和文化课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这部分学生由就读学校办理职高毕业证书。
3.时间安排
学生转校的时间主要分为两次,第一次为为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第二次为二年级上学期末。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考虑和选择,也能保证学生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同时期末转校便于学生的交接,也利于教学的安排和衔接。
4.学生的管理
普高生转入职高后,原则上应独立编班教学,便于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教学中应先补充学生在普高未曾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使专业技能和文化课都达到职高要求。但若学生很少,不具独立编班的条件,应把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得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进行个别补课。
5.课程设置
独立编班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偏向于专业技能的培训,适当减少文化课的学习,越迟到职高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越要偏重专业课,因为学生在普高期间只学了文化课而没有学习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学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优良的实习场所、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开设一些实用的选修课程,如:普通话、计算机基础、礼仪礼节、书法、音乐、写作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6.学生的出路
学生到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必须完成职高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第六学期时愿意参加升学的学生,留在学校复习一期(下转第82页)(上接第88页)参加对口高考,需要就业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做好就业准备。没有考上对口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通过学习培训再送到用人单位就业。
四、困难与不足
1.学生、家长对职教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普高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也不愿意到职高接受职高教育。
2.部分普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也非常差,给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比正常的短,无法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两个方面。
3.若普高学生较少,不具备独立编班时,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的专业班级,增大了上课教师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刚进入专业班级的时候。
4.同一个职高班,普高生插班也可能不是同时进入的,这更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5.部分在普高学生成绩很差的学生既要学习专业课,又要补文化课,时间紧,任务重,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6.由于普高学生至少有一学年期都没有学习专业技能,拿技能等级证的难度大,困难多。
7.极少部分普高学生到职高后由于不适应或学习上有困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可能造成流失。
关键词:农村 职普 衔接
一、实施农村职普衔接非常必要和迫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处于农村的职业高中相对普高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普高升学人数增多,使得普高日益升温。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普高的家长宁愿出高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普高,其中有的家长是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家的孩子读职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宁愿自己的孩子到普高去混,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高就读。就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完全认同,特别是偏远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导致普高生员暴满,大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而不能升学,因无一技之长而就业困难。相反,职业学校生源又严重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现阶段农村职高实施职普的相互沟通与衔接,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让一部分在普高升学无望的学生转读职高,学习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于一体,使适合升学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使适合就业的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顺利走向就业,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从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实行职普衔接意义重大
一是可以实现“职普”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业中学闲置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使学生的自身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三是为普高不能升学的学困生提供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由于职高教学重在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机会多,有别于普高的以理论为主的学习,职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四是为学生发展谋求多条出路,使学生通过职高的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使愿意升学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使愿意就业的学生学好技能顺利走向就业,让更多学生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走上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生活舞台;五是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使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六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职普融通”办学模式下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促进教师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七是解决农村职业中学在校生不足的问题,扩大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职中“职普衔接”的办学模式
1.职普衔接实施主体
普高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学习成绩较差,自己感觉已经跟不上普高的学习,不适合继续再学下去,而自愿接受职高教育,职业学校及普髙学校经过衔接,这部分学生可以由普高转到职高。学生在转入、转出过程中学校要搞好衔接,确保学生的安全。
2.学箱管理
学生入读职高学校后,普高随即删除学生的普高学籍,职高学校再为该学生办理职高学籍,学生在职业学校通过专业理论、技能和文化课学习,经考试成绩合格,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这部分学生由就读学校办理职高毕业证书。
3.时间安排
学生转校的时间主要分为两次,第一次为为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第二次为二年级上学期末。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考虑和选择,也能保证学生在职高有三期以上的学籍,同时期末转校便于学生的交接,也利于教学的安排和衔接。
4.学生的管理
普高生转入职高后,原则上应独立编班教学,便于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教学中应先补充学生在普高未曾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使专业技能和文化课都达到职高要求。但若学生很少,不具独立编班的条件,应把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择专业的班级,由任课教师安排自习或业余时为学生补专业课和专业技能,使其尽快赶上所在班级的专业课进度,文化课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因为普、职高文化课的进度差不多,更何况普高的文化课学得更深更广,若文化课觉得较差仍需要进行个别补课。
5.课程设置
独立编班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偏向于专业技能的培训,适当减少文化课的学习,越迟到职高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越要偏重专业课,因为学生在普高期间只学了文化课而没有学习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学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优良的实习场所、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开设一些实用的选修课程,如:普通话、计算机基础、礼仪礼节、书法、音乐、写作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6.学生的出路
学生到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必须完成职高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第六学期时愿意参加升学的学生,留在学校复习一期(下转第82页)(上接第88页)参加对口高考,需要就业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做好就业准备。没有考上对口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通过学习培训再送到用人单位就业。
四、困难与不足
1.学生、家长对职教了解、认识不到位,造成普高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学生也不愿意到职高接受职高教育。
2.部分普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也非常差,给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比正常的短,无法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两个方面。
3.若普高学生较少,不具备独立编班时,这少部分学生安插到他们各自所选的专业班级,增大了上课教师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刚进入专业班级的时候。
4.同一个职高班,普高生插班也可能不是同时进入的,这更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5.部分在普高学生成绩很差的学生既要学习专业课,又要补文化课,时间紧,任务重,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6.由于普高学生至少有一学年期都没有学习专业技能,拿技能等级证的难度大,困难多。
7.极少部分普高学生到职高后由于不适应或学习上有困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可能造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