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的点点滴滴——走进初中数学作业改革

【作者】 李光甫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于2010年9月来到昌乐县营丘镇河头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城乡交流牵涉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城乡交流落到实处?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目前初中学科作业的状况,我特地采取问卷调查、采访、实验等多种方式对我县七年级学生做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表明,目前我们的学科作业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内容:学生都是做老师布置的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训练局限于基础知识。有时甚至是一刀切,通过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在题海里反复训练,搞得一头雾水,以至学生感到作业没有丝毫新鲜感。
  2、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的形式大致为死记概念、公式,苦练基本题型;掌握解题窍门。简而言之就是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生动的创造,过多的强调模式化、统一化、答案标准化,排斥因材施教,否定群体差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的发展。
  3、动手操作题偏少。理论题偏多,实际操作题很少,实践活动、动手操作题少,比如折叠图形、设计图形等,特别是与生活相结合的题目少之甚少。
  4、作业设计缺乏多元性。以数学为例,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掌握某种数学知识,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大量的作业仅仅局限于数学运算甚至是一些纯粹的计算,生活运用题很少。
  在实践中本人进行了作业(举例侧重数学方面)改革的尝试:
  一、重视课本习题延伸
  作业设计、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从教辅资料中选题是一种途径,我觉得一个更好的办法是注重教本的充分利用,注重课本习题的延伸(也可以说是二次开发)。因为教材所选习题都比较经典,它所表现的学科思想也是很典型的,好多试题都以课本习题为原型改编。
  二、重视作业生活化
  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
  (1)贴近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设置以下题目:
  例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2)贴近社会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
  求1、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
  2、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许多学科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学问。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很多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所以最好的作业并不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为学生营造了很好的学习舞台,也给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因而初中学科作业更应当生活化。
  三、重视“探究性”作业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探究性作业,用于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四块图形的形状相同;(3)四块图形的面积相等.请按上述要求分别是画出4种以上的分割方法.这些题目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
  另外多让学生用几何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从中探究出动手操作和图案设计的作业.如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你用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并把你的拼法仿照图形按实际大小画出方格内(方格为1×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一个;不是正方形的矩形一个;一个梯形;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一个;不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凸四边形一个.这样学生通过动手亲自做一做,获得了真切可信的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这些作业的实施都体现了开放,探究,实践的特点、这些作业大多是作为常规作业题的补充、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
  四、重视作业“分档递进”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解题能力差异很大,那么布置作业一定要注意层次。这样做既是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也照顾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档。其中成绩好的为A档,成绩中等的为B档,成绩较差的为C档。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档和A档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究性作业,便于A档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教学中的分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档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档。B档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C档。
  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