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作者】 薛云燕

【机构】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创新世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教学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增强立体透视与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展示数学定理、公理和公式所蕴含的内部机理与运动变化规律,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形象化教学 优势 有效利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创造世界,科学创新世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有效运用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系统论、控制论、自动化控制给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样,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促成了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快速传输与共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美妙的声音、直观逼真的图象、绚丽丰富的色彩不但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展示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和公式所蕴含的内部机理与运动变化规律,在展示动态透视效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与原理理解得更为深入透彻,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加教师的口头表述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以实现直观形象化教学,能够把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多种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对物体的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展示,能够动态地显示运动原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尤其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
  比如,我在讲授“年,月,日,时”一课时,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他们观看了一段有关月球、地球、太阳的大小、空间相对位置,自转与公转等天体运动过程的科教片,让学生清楚明白时间是怎么发生的,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是怎么形成的,一天是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月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一年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进而为学生讲解“闰月”是怎么一回事,“日食”与“月食”是怎么形成的,赤道与黄道是怎么一回事。由于学生对天体运动规律有了直观形象化的了解,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小时、天、月、年等时间长短与计算方法了。
  在讲授“角度”时,我让学生观看了公路收费站档杆不同角度的定位与旋转,让学生清楚明白角度的意义是两条直线或线段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角度测量的意义,我又为他们播放了一段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经纬仪实地观测地形角度的视频,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了角度测量与相关计算的意义。
  在讲授“百分数”的时候,我制作了用圆面中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扇形区域来表示百分数的平面图像,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就是某一种类的事物在整体数量中所占的份额。进而再用表示多种含义的圆面彩图,比如电脑硬盘中的已用空间与未用空间各占全部可用空间的百分比,我们班上男生与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我县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地面积、荒地面积、水域面积各占全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等等,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用百分数定量描述事物份额的数学意义。
  在讲授正弦函数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正弦函数的示波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正弦函数的意义: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时间的延伸在做有规律的正弦运动。
  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几何教学中,更能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比如,在平面几何图形的证明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显示不同平面上的线条,这样就能够使几何图形中不同平面线条之间的关系显现得更加清楚明白,几何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显现得更加清楚明白,有利于学生学好几何。在立体几何的讲解中,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物体不同的面,从而显现出更加清楚明白的立体透视效果,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灵活、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学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展示直观实物或图像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深入了解数学定理、定义、公理与公式的内涵与意义,突破教学难点,拓展认识思路,在比较、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而不是为形象而形象,为直观而直观。不能为了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数学多媒体教学不以追求华丽为旨,切忌花里胡哨,满足了学生视觉,而懒惰了学生思维。要把握好“度”,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数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节数不应超过1/3。
  数学是揭示客观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科,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上的原理、机理与构造,从中发现规律、找到规律,进而实现“从直观开始,以理性结束”、“从形象开始,以思维结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数学定理、定义、公理与公式的内涵与意义。
  另外,还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比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以展示实物图像和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在寓教于乐中向他们教授数学知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应该以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机制、机理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所蕴含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运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为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服务的,是在解决日新月异的自然科学新发现与新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发展的。不懂自然科学的数学家是空洞的数学家,不能用数学原理定量描述和计算的自然科学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多媒体教学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即用多媒体影视效果展示数学发展史,展示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展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数学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展望,使学生对数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树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信心。在具体章节、具体问题的教学中,则要求从细微处见真知,让学生把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所揭示的事物之间在数量与空间上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搞明白、搞透彻,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