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作者】 吴建春 石光亮

【机构】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听、说、读的升华。为了切实搞好小学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质量,我认为应该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时间,鼓励他们放飞思维,大胆想象创设创新空间,这两点在作文教学中很有必要。
  一、听声作文。
  凭借各种声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欢悦的情景中产生欲望。此类习作分两步完成。
  1、收集音响,借助录音机,有机地采取各种音响,要注意各种声响间的联系,以便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如把“风声”,“雨声”“枝叶摇摆声”,“脚踩泥泞声”等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雨夜关窗”“管雨补课”等环节。再把“爆炸声”“枪声”和“呐喊声”组为一组,让学生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
  2、指导习作。在事先准备的若干组音响播放后,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从哪来,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各组想象,鼓励“求异”,最后师导即可。
  二、学文写段。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只要适当给予提示,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如《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都十分感人,可让学生充分想象他的内心感受,三年级可选择文中片段仿写等,这些都是一些有新意的小练笔。
  三、借物联想。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随外景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这一心理特点,习作课上,教师可以有意出示几样小物件,有意借学生直观的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编故事,写成文。如教师出示损坏的“小木船”,可指问:“这只木船为什么会这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学生可自己根据所想环节独立成文,会收到殊途同归之奇效。 
  四、情境猜测。
  适当创设一些小情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让学生在振奋的激情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可设计“劝架”,“抓小偷”等场景,引导学生边看边议,猜测事情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但应动作简明、夸张、形象、以利学生想象、习作。        
  五、拼图写话。
  让学生运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自己拼成动植物,器具或所喜爱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把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块,编成一个小故事,然后写下来。这样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激兴习作。 
  作文兴趣是学习作文成功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要冲破思维定势,不拘格。例如,利用填充题目来写记叙文,可用扩散思维引导习作,“——真高兴”,“——我想对你说”“xxx——”等,这样学生就可在一定范围写出不同的人和事,而且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入情入理,内容具体,非常投入,且效果良好。 
  小学生作文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引导,就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可在作文教学中去努力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