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生“训练有素”——语文课小组合作学习“高效”之灵魂
【作者】 潘晓红
【机构】 广西桂林荔浦县青山镇青山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推崇。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我们又面临着重重困惑。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是我们全体教师深思探索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从学生方面来看,前提必须是“训练有素”。
关键词:班规组规 骨干作用 行为习惯 责任意识
催人奋进的翠屏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在“生态课堂”新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育模年”新思路的感召下,每一名翠屏教师心中都在筹划:我该如何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显生态、更富个性、更具高效。
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传统课堂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我们心中又总是充满着期待与困惑。期待的是能靠这种全新的模式轻松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但困惑的是:课堂组织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课堂容量不是传说的那么大,课堂效果更不是期待的那么高效。
反思自身教学及通观身边部分效果欠佳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共同现象:
现象一:班级凝聚力差,领头羊少,骨干作用不明显。在课堂上,很难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气氛,很难看到精明能干的学习能手带领大家激烈讨论交流,更难感受到学习、管理的骨干学生的辐射作用。
现象二:各小组表现良莠不齐。各小组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效果相差甚远,有的小组整个组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而有的组却从头到尾冷冷清清。
现象三:小组合作执行纪律较差。还在独立思考环节时就有学生开始交流,对他人的独立学习产生影响。小组交流时精力不集中,对其他组员的发言不会认真倾听更不能完全领会。全班展示交流时还有小组在讨论而跟不上全班步伐。
现象四:展示交流混乱无序。说话声小、不自信,很难看到争先恐后的竞争格局。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目无课堂纪律:坐站随意、说话随意、甚至有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之机玩耍、嬉闹。
现象五:组内组间偶尔有相互推诿、相互责怪、甚至相互嘲笑捉弄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把课堂当做游玩戏耍的场所,没有求知欲、缺乏正义感,在完成任务时可能因准备不充分而相互推诿,可能因完成质量不理想而相互指责,甚而至于在答错时相互嘲笑捉弄。
上述现象,不得不令人反思:尽管我们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展示,部分学生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加强,但我们的课堂与高效还相差甚远。
近两年,经过专家指导、教学实践、同行探讨、观摩学习后,我发现:高效合作学习的课堂都必须是学生训练有素的课堂,语文课更是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训练有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们应当把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把常规工作融入每一天每一节课中,深入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到每个班每个组每个成员身上。课堂的每个角落、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训练、去规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对症下药,应该是有效可行的:
一、班规组规来约束
我们将一个班分成了多个小的“单位”,要让各“单位”各成员有序参加学习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班规组规来约束。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如任务完成出色、课堂表现积极、成绩进步明显怎么奖励,课堂违纪、对待学习消极、自由散漫怎们警戒……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本班、本组民主建立的班规组规来管理,前提必须是一视同仁。
只要坚持了,每个成员心中有“法”了,他们对奖惩都会欣然接受,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轻松有序,科任教师的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
二、骨干作用应明显
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或小组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部分核心人物的身影,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导、骨干,他们的作用就是用无穷的魅力去感染身边的同学,去推动或拉动身边的学习困难伙伴。因此,花大力气去对班级、小组骨干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是聪明教师的聪明之举。在培养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他们定义为教师的左膀右臂、代言人、班级小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就是班级或小组的学习水平,也代表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这些骨干经过培训后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态度积极、乐于奉献;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组织管理能力强;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这样一支强强联手的骨干队伍,教师不愁没有带头作用、辐射作用,整个小组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劲头、学习效果也会明显上升,当然也就会改变上边提到的凝聚力差、骨干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了。
三、行为习惯要良好
前面提到的展示秩序混乱、课堂上随意性大主要源于学生行为习惯不够好。行为习惯中,大到展示如何有序小到怎样从座位上起立……对全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贯穿于长期性的教学过程中。
1.习惯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学会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与所应承担的角色。而且还要做到在该团体中融洽地与人合作,不能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一员。
3.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无限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得重视时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如:导学案上交时间、课前预习打分时间、组内讨论交流时间、组间交流展示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与把握。不能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不能让任何一个小组滞后,人人要做到雷厉风行,组组要做到争分夺秒。
4.培养好的交流习惯
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仔细观察,没有几个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积累知识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以下几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认真倾听的习惯、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四、责任意识当增强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高效地开展,培养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班干部责任意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班规来对各小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纪律情况、卫生情况进行统分考核,不得拖拉、推卸,导致班规失去它应有的约束力。
2.小组长责任意识。
小组长应该牢记自己在小组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去思考自己小组的管理问题:如何提高组员积极性、如何形成合力去完成艰巨的实践活动、如何改变组内某某同学的缺点、如何让自己小组的文化氛围更浓、如何去争取优秀小组的殊荣。
3.组员责任意识。
组员应当树立“我与小组为伴,小组以我为荣”的意识,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每个成员都应该全方位认识自己,我能干啥,我会干啥,我可以在小组内承担什么任务,我能为小组争取什么荣誉。这样,小组内就能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氛围,这样的小组在班级内也会有极强的竞争力的。
若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课堂就可能变成组织有序、容量大且效果佳的“高效”课堂了。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事物,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一边去尝试,一边去摸索,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更应当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只有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运用的课堂模式,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生训练有素的同时,我们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翠屏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生态课堂”添砖加瓦。
关键词:班规组规 骨干作用 行为习惯 责任意识
催人奋进的翠屏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在“生态课堂”新理念的引领下,在“课堂育模年”新思路的感召下,每一名翠屏教师心中都在筹划:我该如何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显生态、更富个性、更具高效。
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传统课堂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我们心中又总是充满着期待与困惑。期待的是能靠这种全新的模式轻松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但困惑的是:课堂组织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课堂容量不是传说的那么大,课堂效果更不是期待的那么高效。
反思自身教学及通观身边部分效果欠佳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共同现象:
现象一:班级凝聚力差,领头羊少,骨干作用不明显。在课堂上,很难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气氛,很难看到精明能干的学习能手带领大家激烈讨论交流,更难感受到学习、管理的骨干学生的辐射作用。
现象二:各小组表现良莠不齐。各小组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效果相差甚远,有的小组整个组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而有的组却从头到尾冷冷清清。
现象三:小组合作执行纪律较差。还在独立思考环节时就有学生开始交流,对他人的独立学习产生影响。小组交流时精力不集中,对其他组员的发言不会认真倾听更不能完全领会。全班展示交流时还有小组在讨论而跟不上全班步伐。
现象四:展示交流混乱无序。说话声小、不自信,很难看到争先恐后的竞争格局。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性大。部分学生目无课堂纪律:坐站随意、说话随意、甚至有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之机玩耍、嬉闹。
现象五:组内组间偶尔有相互推诿、相互责怪、甚至相互嘲笑捉弄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把课堂当做游玩戏耍的场所,没有求知欲、缺乏正义感,在完成任务时可能因准备不充分而相互推诿,可能因完成质量不理想而相互指责,甚而至于在答错时相互嘲笑捉弄。
上述现象,不得不令人反思:尽管我们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展示,部分学生学习的潜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加强,但我们的课堂与高效还相差甚远。
近两年,经过专家指导、教学实践、同行探讨、观摩学习后,我发现:高效合作学习的课堂都必须是学生训练有素的课堂,语文课更是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训练有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们应当把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把常规工作融入每一天每一节课中,深入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到每个班每个组每个成员身上。课堂的每个角落、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训练、去规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对症下药,应该是有效可行的:
一、班规组规来约束
我们将一个班分成了多个小的“单位”,要让各“单位”各成员有序参加学习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班规组规来约束。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如任务完成出色、课堂表现积极、成绩进步明显怎么奖励,课堂违纪、对待学习消极、自由散漫怎们警戒……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本班、本组民主建立的班规组规来管理,前提必须是一视同仁。
只要坚持了,每个成员心中有“法”了,他们对奖惩都会欣然接受,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轻松有序,科任教师的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
二、骨干作用应明显
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或小组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部分核心人物的身影,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导、骨干,他们的作用就是用无穷的魅力去感染身边的同学,去推动或拉动身边的学习困难伙伴。因此,花大力气去对班级、小组骨干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是聪明教师的聪明之举。在培养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他们定义为教师的左膀右臂、代言人、班级小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就是班级或小组的学习水平,也代表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这些骨干经过培训后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态度积极、乐于奉献;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组织管理能力强;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这样一支强强联手的骨干队伍,教师不愁没有带头作用、辐射作用,整个小组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劲头、学习效果也会明显上升,当然也就会改变上边提到的凝聚力差、骨干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了。
三、行为习惯要良好
前面提到的展示秩序混乱、课堂上随意性大主要源于学生行为习惯不够好。行为习惯中,大到展示如何有序小到怎样从座位上起立……对全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贯穿于长期性的教学过程中。
1.习惯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学会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与所应承担的角色。而且还要做到在该团体中融洽地与人合作,不能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一员。
3.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无限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得重视时间的分配,也就是在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如:导学案上交时间、课前预习打分时间、组内讨论交流时间、组间交流展示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与把握。不能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不能让任何一个小组滞后,人人要做到雷厉风行,组组要做到争分夺秒。
4.培养好的交流习惯
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仔细观察,没有几个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积累知识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以下几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认真倾听的习惯、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四、责任意识当增强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高效地开展,培养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班干部责任意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依据班规来对各小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纪律情况、卫生情况进行统分考核,不得拖拉、推卸,导致班规失去它应有的约束力。
2.小组长责任意识。
小组长应该牢记自己在小组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去思考自己小组的管理问题:如何提高组员积极性、如何形成合力去完成艰巨的实践活动、如何改变组内某某同学的缺点、如何让自己小组的文化氛围更浓、如何去争取优秀小组的殊荣。
3.组员责任意识。
组员应当树立“我与小组为伴,小组以我为荣”的意识,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每个成员都应该全方位认识自己,我能干啥,我会干啥,我可以在小组内承担什么任务,我能为小组争取什么荣誉。这样,小组内就能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氛围,这样的小组在班级内也会有极强的竞争力的。
若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课堂就可能变成组织有序、容量大且效果佳的“高效”课堂了。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事物,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一边去尝试,一边去摸索,我们可以直接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更应当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只有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运用的课堂模式,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生训练有素的同时,我们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翠屏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生态课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