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能力
【作者】 郝贵荣
【机构】 甘肃兰州市西固区范坪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和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调节、管理过程。
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是多维的。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选择。其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的程度。再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射模式。
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1、归因方式。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2、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包括多种一般能力的特殊能力,它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效率,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独特的心理特征。3、学生学习行为的成败经验。成败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最丰富的途径。4、学习成绩好坏。当前,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成绩的好坏必然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外部因素主要:1、外力援助。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回避求助,虽然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却不主动求助或只问答案不问过程,希望别人代替自己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2、外部评价等手段的强化。3、学习任务的难度。4、替代性经验。
自我效能的来源,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最主要的是成功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自我成就感,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让他们自信一生,成功一生呢?
一、信赖学生,多加赏识----悦纳自我的情感前提
老师要学会信赖孩子,欣赏孩子。没有欣赏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自信,也就没有成功。
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潜在的能力来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让他们认识自我。也许只是一次机会,赏识了他一次小小的成功,就能激起他的自信,而自信的力量又是强大的,远比教育产生的作用更强大,因此会看到他以后更多的成功,这就是自我效能将发挥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推行选择----开发自我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生活有他自己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有他选择的权利。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方面的自觉自主的学习。他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1、让学生选择“内容”与“学法”
有些文章在结构上处于并列关系,这时候,最适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情况来选择学习了。而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
如在教学《长城》时,由于这篇课文围绕长城的“伟大”展开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学习,然后再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进一步理解。至于学生用什么方法学懂这些内容,也交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结果交流时出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终于知道了长城经历了那么漫长的成长过程,成为现在的万里长城,我们的人民真是了不起,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留下的足迹……”然后,学生上台用表格加简图的方式把这一段反映长城建造史的内容形象的展现给全班同学,大家看后,一目了然,没选择在这段学习的学生也马上掌握了该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根据自我实际选择学习,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起到了深入一点,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让学生选择“理解”与“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学生对事物的含义可以作多角度的理解,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语句的理解,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只要不背离本意,不必拘泥于统一的答案。只有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开发自我潜能,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效能得到培养提高。
3、深化课堂学教策略
通过如“感悟、积累、运用”策略,让他们了解“多读胸中有本,亲笔写下生花”。多读是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的熏陶,让课文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充分感染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也要遵循儿童的思维习惯,增强直观感受,减少理性的分析。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日后再来“反刍”。也不能忽视复述的功能,特别是重视对课文某个精彩片段的复述。同时,还要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在语境中运用。
4、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法转换”。说明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和习惯。学生一旦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变得爱学、会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写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
三、学习过程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最终需要
自然界之所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就是因为它有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物种;人类社会之所以迅猛发展、群星荟萃,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学生而言,作为明智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敢于说自己的话,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干预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轻松上阵。他将成为学生学习最强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教师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放,真正实现“教的轻松,学得轻松”的理想境界,是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我能行”、“我能学好”等良好理念,促进学习。
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是多维的。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选择。其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的程度。再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射模式。
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1、归因方式。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2、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包括多种一般能力的特殊能力,它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效率,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独特的心理特征。3、学生学习行为的成败经验。成败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最丰富的途径。4、学习成绩好坏。当前,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成绩的好坏必然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外部因素主要:1、外力援助。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回避求助,虽然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却不主动求助或只问答案不问过程,希望别人代替自己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2、外部评价等手段的强化。3、学习任务的难度。4、替代性经验。
自我效能的来源,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最主要的是成功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自我成就感,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让他们自信一生,成功一生呢?
一、信赖学生,多加赏识----悦纳自我的情感前提
老师要学会信赖孩子,欣赏孩子。没有欣赏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自信,也就没有成功。
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潜在的能力来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让他们认识自我。也许只是一次机会,赏识了他一次小小的成功,就能激起他的自信,而自信的力量又是强大的,远比教育产生的作用更强大,因此会看到他以后更多的成功,这就是自我效能将发挥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推行选择----开发自我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生活有他自己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有他选择的权利。选择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方面的自觉自主的学习。他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1、让学生选择“内容”与“学法”
有些文章在结构上处于并列关系,这时候,最适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情况来选择学习了。而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总是因人而异的。
如在教学《长城》时,由于这篇课文围绕长城的“伟大”展开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学习,然后再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进一步理解。至于学生用什么方法学懂这些内容,也交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结果交流时出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终于知道了长城经历了那么漫长的成长过程,成为现在的万里长城,我们的人民真是了不起,它是我们民族历史留下的足迹……”然后,学生上台用表格加简图的方式把这一段反映长城建造史的内容形象的展现给全班同学,大家看后,一目了然,没选择在这段学习的学生也马上掌握了该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根据自我实际选择学习,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起到了深入一点,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让学生选择“理解”与“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学生对事物的含义可以作多角度的理解,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语句的理解,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只要不背离本意,不必拘泥于统一的答案。只有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开发自我潜能,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效能得到培养提高。
3、深化课堂学教策略
通过如“感悟、积累、运用”策略,让他们了解“多读胸中有本,亲笔写下生花”。多读是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的熏陶,让课文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充分感染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也要遵循儿童的思维习惯,增强直观感受,减少理性的分析。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日后再来“反刍”。也不能忽视复述的功能,特别是重视对课文某个精彩片段的复述。同时,还要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在语境中运用。
4、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法转换”。说明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和习惯。学生一旦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变得爱学、会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写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
三、学习过程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最终需要
自然界之所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就是因为它有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物种;人类社会之所以迅猛发展、群星荟萃,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学生而言,作为明智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敢于说自己的话,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干预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轻松上阵。他将成为学生学习最强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教师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放,真正实现“教的轻松,学得轻松”的理想境界,是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我能行”、“我能学好”等良好理念,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