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宽容,撑起孩子的另一片蓝天
【作者】 牟小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退一步海阔天空”,多熟悉一句俗语啊!几乎是耳熟能详。这其间不正是诠释了学会宽容他人的道理吗?有时候,“退一步”既为自己拓宽了了道路,也为他人找到了一步台阶,何乐而不为呢?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班上的一个学生。
郭栋,男,献正读我班(六年级),好动、贪玩,做任何事都没有耐性,没有恒心,能保持三五分钟热度就已经很不错了。在班上的处境较艰难,因为他喜欢动手打人,又一口脏话,与同学相处又不够义气,学习上更是散漫,经常不完成作业,在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赖皮”。特别是在近段时间(即将面临毕业考试),学习气氛比较紧张,各科的复习抓得紧,学生们都在有条不紊的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可偏偏就是他给老师和同学添了几分不高兴的情绪。组长每天交作业都在汇报同一件事情:***作业,只有郭栋没有交,并且一连几天都这样。这学生如果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那只能说明一点:学习上他分心了,他已经不能与老师拧成一股绳了。我一听这话,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在这节骨眼上,怎么能出这样的岔子呢?得好好教训他才是,不然,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汤的。怎么办呢?是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呢?还是告知其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进行管理呢?还是与他交心谈心,找出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仔细折磨一下:这时如果逼的太紧的话,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因为即将毕业,情绪都是极不稳定的。于是,我打消了好好治治他的念头,选择了后者。那天,我在排练完庆六一的节目后,我把他单独留下,与他郑重其事的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实在管不住自己,放学一回家,什么事也不用做,什么事也不想做,就只是想睡,更不想作业的事情了。一回到家,书包一甩,早就把学校的事抛诸于脑后了。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原因,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拟出了比较适合他的方案,他也赞许的点了点头,也下定了决心,认为自己一定能把握好最后这段时间的。这时,我能明显的感觉出我刚叫到他时脸上的那种害怕的表情已不在了,换上了一种比较轻松的笑容。这一次。我原谅了他,并没有因为他的过错而惩罚他,我能感觉的到他脸上那种舒心的笑容,这天是星期五。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原谅与宽容,除了换来那一瞬间的舒心的笑容以外,并没有真正的唤醒他。因为星期一早上组长继续来报:“郭栋的作业一点也没有做。”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这样的学生怎么就这样屡教不改呢?怎么就怎样没有恒心与毅力呢?看来,单靠老师的力量是太小了,是不能把他拉入正轨的,得配合家长好好管管他才是。因为他地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几乎不过问,如果请家长,对学生来说,那将是一招狠棋,如果学生在校被叫请家长,那一定是犯了什么大错,学生是很惧怕这样的事的。于是我动了让他请家长的念头。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能看出他脸上那种若无其事的态度。因为他一定在想:以前没做作业,老师不也原谅了我吗?老师不也把我怎么样吗?不就是讲讲道理吗?我更气愤了,我非得叫他把家长找来才行。我叫他自己在办公室打电话,把自己最近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给家长说清楚。他磨蹭了半天还是打了,他说没人接。我只说了一句话:“一直打,直到有人接了为止。”其实我知道,并不是电话没人接,而是他自己没有勇气打这个电话,随便胡乱按了一串号码。也许是他怕了,也许是他看到了老师强硬的态度。也或许他认为自己做的有些不对了,他就这样一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站了许久,也没有再去打一次电话。终于,他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从电话前走到了我的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老师,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时,我分明看到了他眼角的泪水。泪水代表什么?是害怕?还是悔过?其实不管是什么也不重要,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此时,我抓住契机再次分析了他的行为,让他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也推心置腹的与他再次长谈了一次。我们从班集体的利益谈到今后的人生理想;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寄予厚望,谈到老师的苦口婆心与期望……,最后,他也终于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下定决心悔改,并且还对老师说:他会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的。我相信了他,也又一次对他所犯下的过错宽容了他,也许这次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错了。
第二天,他的作业中夹着一张纸条:“谢谢你,老师,又一次尊重了我,我会努力做好的。”看到这,我舒心的笑了。是啊,面对他的不足,我又一次宽容了他,用他的话来说,是我又一次尊重了他。这几天,我也明显感觉出了他的变化,认真学习,而且,遇到不懂得问题总会缠着老师直到弄懂为止。从他的眼睛里,我也读到了一种感激之情。有一天,组长回报说郭栋的作业又没交。我想:难道老毛病又犯了?在批改作业时,却发现了一张纸条:“老师,对不起,今天的作业我确实忘带了,但请老师相信,我是做了的。”他怕老师不相信,还在后面特别注明是做了的。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不出所料,中午回家吃饭后,他就把作业交到了我的面前。从这以后不仅每天的作业他都按时完成得很好,而且成绩也突飞猛进。也许这是老师宽容的力量吧,把他拉回了正轨。真的,与其这样僵持不下,不如给对方一个台阶,退一步真的会彼此海阔天空,孩子收获信任和尊重,老师收获了无限的感激,或许这样的感激会持续一生。就这样,我用一颗宽容的心唤醒了这个孩子,为这个孩子撑起了另一片蓝天。难道说宽容不正是一种美丽吗?
郭栋,男,献正读我班(六年级),好动、贪玩,做任何事都没有耐性,没有恒心,能保持三五分钟热度就已经很不错了。在班上的处境较艰难,因为他喜欢动手打人,又一口脏话,与同学相处又不够义气,学习上更是散漫,经常不完成作业,在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赖皮”。特别是在近段时间(即将面临毕业考试),学习气氛比较紧张,各科的复习抓得紧,学生们都在有条不紊的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可偏偏就是他给老师和同学添了几分不高兴的情绪。组长每天交作业都在汇报同一件事情:***作业,只有郭栋没有交,并且一连几天都这样。这学生如果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那只能说明一点:学习上他分心了,他已经不能与老师拧成一股绳了。我一听这话,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在这节骨眼上,怎么能出这样的岔子呢?得好好教训他才是,不然,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汤的。怎么办呢?是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呢?还是告知其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进行管理呢?还是与他交心谈心,找出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仔细折磨一下:这时如果逼的太紧的话,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因为即将毕业,情绪都是极不稳定的。于是,我打消了好好治治他的念头,选择了后者。那天,我在排练完庆六一的节目后,我把他单独留下,与他郑重其事的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实在管不住自己,放学一回家,什么事也不用做,什么事也不想做,就只是想睡,更不想作业的事情了。一回到家,书包一甩,早就把学校的事抛诸于脑后了。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原因,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拟出了比较适合他的方案,他也赞许的点了点头,也下定了决心,认为自己一定能把握好最后这段时间的。这时,我能明显的感觉出我刚叫到他时脸上的那种害怕的表情已不在了,换上了一种比较轻松的笑容。这一次。我原谅了他,并没有因为他的过错而惩罚他,我能感觉的到他脸上那种舒心的笑容,这天是星期五。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原谅与宽容,除了换来那一瞬间的舒心的笑容以外,并没有真正的唤醒他。因为星期一早上组长继续来报:“郭栋的作业一点也没有做。”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这样的学生怎么就这样屡教不改呢?怎么就怎样没有恒心与毅力呢?看来,单靠老师的力量是太小了,是不能把他拉入正轨的,得配合家长好好管管他才是。因为他地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几乎不过问,如果请家长,对学生来说,那将是一招狠棋,如果学生在校被叫请家长,那一定是犯了什么大错,学生是很惧怕这样的事的。于是我动了让他请家长的念头。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能看出他脸上那种若无其事的态度。因为他一定在想:以前没做作业,老师不也原谅了我吗?老师不也把我怎么样吗?不就是讲讲道理吗?我更气愤了,我非得叫他把家长找来才行。我叫他自己在办公室打电话,把自己最近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给家长说清楚。他磨蹭了半天还是打了,他说没人接。我只说了一句话:“一直打,直到有人接了为止。”其实我知道,并不是电话没人接,而是他自己没有勇气打这个电话,随便胡乱按了一串号码。也许是他怕了,也许是他看到了老师强硬的态度。也或许他认为自己做的有些不对了,他就这样一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站了许久,也没有再去打一次电话。终于,他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从电话前走到了我的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老师,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时,我分明看到了他眼角的泪水。泪水代表什么?是害怕?还是悔过?其实不管是什么也不重要,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此时,我抓住契机再次分析了他的行为,让他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也推心置腹的与他再次长谈了一次。我们从班集体的利益谈到今后的人生理想;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寄予厚望,谈到老师的苦口婆心与期望……,最后,他也终于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下定决心悔改,并且还对老师说:他会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的。我相信了他,也又一次对他所犯下的过错宽容了他,也许这次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错了。
第二天,他的作业中夹着一张纸条:“谢谢你,老师,又一次尊重了我,我会努力做好的。”看到这,我舒心的笑了。是啊,面对他的不足,我又一次宽容了他,用他的话来说,是我又一次尊重了他。这几天,我也明显感觉出了他的变化,认真学习,而且,遇到不懂得问题总会缠着老师直到弄懂为止。从他的眼睛里,我也读到了一种感激之情。有一天,组长回报说郭栋的作业又没交。我想:难道老毛病又犯了?在批改作业时,却发现了一张纸条:“老师,对不起,今天的作业我确实忘带了,但请老师相信,我是做了的。”他怕老师不相信,还在后面特别注明是做了的。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不出所料,中午回家吃饭后,他就把作业交到了我的面前。从这以后不仅每天的作业他都按时完成得很好,而且成绩也突飞猛进。也许这是老师宽容的力量吧,把他拉回了正轨。真的,与其这样僵持不下,不如给对方一个台阶,退一步真的会彼此海阔天空,孩子收获信任和尊重,老师收获了无限的感激,或许这样的感激会持续一生。就这样,我用一颗宽容的心唤醒了这个孩子,为这个孩子撑起了另一片蓝天。难道说宽容不正是一种美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