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唐忠良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中心校菜胜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有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中,都有所收获。如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结合,任其发挥,那么就如同一般散沙,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理谁,学生从小组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因此合理安排好合作小组显得特别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5—6人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换分为A\B\C\生。所谓的的“学困生”即上课所说的A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然后,座位设计最好以“长方形”或“T”型结构,以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接着,再给每个小组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并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成果;最后,还有汇报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谁都可以汇报,特别是A生,鼓励积极发言,那么本小组得分就越高(每组不同层次学生展示,得分不同。A生3分B生2分C生1分)。由组长负责安排汇报员。当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过一周期后,变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每个角色都有了解,都能胜任,都能得到锻炼,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恰当设置探究问题。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把学习中的要点作为主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设置的问题要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且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意义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体会合作意义与价值。
  三、合作探究,分工协作。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保证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要走过程,草草了事,特别强调的是小组中的每成员都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这样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氛围的营造不单单是教师的几句话,几个动作或几个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开展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对于那些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了解或熟知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可以搞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却有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来完成,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购物,于是孩子们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利用学具中的钱币买不同价格的东西,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使学生在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喜悦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商品交换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认识的视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张扬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真谛就是充分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的实行多元评价独特个性。有个性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由此可见张扬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方面下功夫: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班级开展“金口难开”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1、自学阶段,积极准备。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案,心中有答案了,自然害怕就减了三分,怕就怕站起来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流汗。2、挑战自我、迎难而上。只要自己对自学目标心中有了底,越怕越要逼自己上,心中一边开导自己:怕什么?说就说吧!脸上有点红,又不违法,又不罚款;胆是吓大的,口才是练出来的,逼上自己几回,加上老师鼓励、同学们掌声,不晓得怕了。3、心结打开,形成共识:不敢发言,不愿当众说话才是无能、懦夫、羞耻的表现。只要勇敢发言,磕巴点并不可耻;脸红点非常正常;优秀的口才来自对自我的超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选择是正确的,迎难而上就是好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才会一步步达成理想的自我。
  2、培养学生的协作力,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有了小组的凝聚力,组员之间相互提醒,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自觉性也随之提高了。
  3、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原则,通过语言、眼神、动作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多说:“你真棒!”、“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也很受益”等话语,对于发言错误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及时在班级内外给予肯定、表扬、激励,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五、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是口头汇报,也可是书面考查。同时,小组合作评价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