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实施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作者】 兰水玉
【机构】 山东即墨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从基础抓起,探索一条适合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语句积累 语言组合 语言重塑创新
职校生很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较差,因而学习信心不足,语文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职高期间迅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从基础抓起,先加强学生的语句的识记,积累丰富的语言;再通过仿写,对语言进行组合,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三步在阅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不失为提高职校生语文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一步语句积累
职校生的特点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识记,这就需要学生读、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无穷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以富有感情的课文打动学生。
我在教学中以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如《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沁园春 长沙》等饱含深情的课文,学生会被课文中的深情所打动,指导分析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并强化朗读。朗读、复述、背诵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
经常朗读、复述、背诵教材中规范精美的语言,就能在记忆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语言,促使个性化的语言日趋规范、成熟,达到“久熏幽兰入自香”的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会字、词、句、段的辨析,提高学生积累的准确性,提高积累的效果。但学生的知识阅历、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我坚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是他最需要的。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并写到笔记本上,在学下一篇课文时随机检查,督促学生积累,天长日久,积少成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句识记能力。
第二步语言组合
所谓语言组合,就是在语言、语句积累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文本语言进行重新组合。而要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通过仿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仅教学生把语言用正确,更要让学生用活语言。比如学完了“人教版”的省职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面对职业的思考”这个专题,我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语言设计“人生 事业 幸福”体现自己的理解。如:
选择职业的原则首先是要选择有尊严,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就会成功,在其中才会体会到幸福。(徐文涛)
人生不能碌碌无为,人生要有事业,才能有幸福。(孙健)
学业是职业的基础,为事业而奋斗,就是幸福。(张中民)
这是对课文的再阅读,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选择典型的语句来进行表达的思维过程。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有对自己思维的建设。这样,既积累了写作语料,又深化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步语言重塑创新
语言重塑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使学生具有新语言生成能力---语言塑造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如:在学完小说《项链》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于当时社会的风气,以及自己爱慕虚荣造成的,引人深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教育意义。(鲁超)
玛蒂尔德在舞会上丢了朋友的项链,但她勇敢面对,借巨款为她买了一挂新的项链,这种讲诚信的精神值得敬仰。(杜守涛)
这种语言重塑,一方面是对课文的内涵的重塑,另一方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本的语言化为己用,把阅读切实变成阅读者自己的东西。我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小说,写玛蒂尔德在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的故事,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对课文和语言进行创新,让学生深切体悟到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结合,明白表达自己思想的出路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了什么,阅读有何作用,写了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能使学生这样,读与写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一些,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决定了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职高期间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句积累 语言组合 语言重塑创新
职校生很大一部分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较差,因而学习信心不足,语文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职高期间迅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笔者认为:从基础抓起,先加强学生的语句的识记,积累丰富的语言;再通过仿写,对语言进行组合,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三步在阅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不失为提高职校生语文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一步语句积累
职校生的特点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识记,这就需要学生读、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无穷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以富有感情的课文打动学生。
我在教学中以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如《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沁园春 长沙》等饱含深情的课文,学生会被课文中的深情所打动,指导分析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并强化朗读。朗读、复述、背诵是吸收、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
经常朗读、复述、背诵教材中规范精美的语言,就能在记忆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身的语言,促使个性化的语言日趋规范、成熟,达到“久熏幽兰入自香”的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会字、词、句、段的辨析,提高学生积累的准确性,提高积累的效果。但学生的知识阅历、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我坚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是他最需要的。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落,并写到笔记本上,在学下一篇课文时随机检查,督促学生积累,天长日久,积少成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句识记能力。
第二步语言组合
所谓语言组合,就是在语言、语句积累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文本语言进行重新组合。而要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通过仿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仅教学生把语言用正确,更要让学生用活语言。比如学完了“人教版”的省职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面对职业的思考”这个专题,我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语言设计“人生 事业 幸福”体现自己的理解。如:
选择职业的原则首先是要选择有尊严,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就会成功,在其中才会体会到幸福。(徐文涛)
人生不能碌碌无为,人生要有事业,才能有幸福。(孙健)
学业是职业的基础,为事业而奋斗,就是幸福。(张中民)
这是对课文的再阅读,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选择典型的语句来进行表达的思维过程。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有对自己思维的建设。这样,既积累了写作语料,又深化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步语言重塑创新
语言重塑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使学生具有新语言生成能力---语言塑造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语言。如:在学完小说《项链》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于当时社会的风气,以及自己爱慕虚荣造成的,引人深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教育意义。(鲁超)
玛蒂尔德在舞会上丢了朋友的项链,但她勇敢面对,借巨款为她买了一挂新的项链,这种讲诚信的精神值得敬仰。(杜守涛)
这种语言重塑,一方面是对课文的内涵的重塑,另一方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本的语言化为己用,把阅读切实变成阅读者自己的东西。我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小说,写玛蒂尔德在知道项链是假的以后的故事,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对课文和语言进行创新,让学生深切体悟到思想与语言的完美结合,明白表达自己思想的出路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了什么,阅读有何作用,写了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能使学生这样,读与写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一些,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决定了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职高期间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