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作者】 张立云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沂龙湾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曾经提出: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在世界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提出,问题解决要成为今后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已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应增加问题解决策略的内容,有目的地根据问题解决策略组织问题,改变传统的只为巩固知识或方法编制习题集的做法,依据问题解决策略分类编制习题集,有意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 课程设计 
  “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曾经提出: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在世界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提出,问题解决要成为今后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已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对问题解决的理解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日常的练习,等同于算法的操练。这种观点把问题解决看作是巩固知识和获取新的技能的一种手段,通过问题来导入、复习、巩固数学知识。第二种观点认为,这里的问题是非常规的,学生必须探索、推理并有效地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种观点把问题解决看作是在新的情境下的数学思维,通过解决一系列非常规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增强,而不仅仅是获得新的技能。近年来,国际上所进行的以问题解决为主体的数学教育改革,主要是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操练的过程,即小学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算作问题,一些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能算作问题。那么问题解决和我们平常讲的“解题”或“练习”有什么区别呢?其一,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二,练习往往针对某些知识或技能,着重对某项数学技能进行练习;问题解决着重如何将一般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新情况中,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三,练习着重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如何寻求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是一种探索和研究活动。其四,练习可以对某一类习题反复演练,而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有创新性。 
  二、小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及思维技能 
  小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了解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起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作用。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接受到了信息,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努力之中。小学数学中大量的数学问题是以应用题形式出现的,解答应用题时,了解问题情境显得尤其重要。第二,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了解问题情境,尤其是正确地理解了情境命题的关键词语之后,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与问题情境发生联系和作用,从而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从情境中分离出来。第三,寻求解决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学生明确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便随即看清了它们之间的差距,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求填补这个差距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利用已有信息,而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加工的基本思想是变更问题,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变更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目标。第四,求得解答并检验。把寻求到的解决方法实施于已经清楚辨认的问题情境之中,求得问题的解答。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常常使用的思维技能包括(1)分类:根据相关特征、属性把信息分类、分组。(2)比较:根据共同特征确定多组信息间的共性和差异。(3)推理:按照逻辑意义依照一种等级顺序安排一些条款。(4)分析:分析问题的部分和整体。(5)确定模式和关系:认识一个关系中两个或多个特征、属性间的特殊变化。(6)归纳:从合在一起的线索中抽出一个一般结论。(7)演绎:从所给的一般结论推导出各种特殊情境或例子。(8)空间想象:想象一种情境或一个对象,为解决一个与没有具体操作帮助的情境或对象有关的问题,对各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对象进行心理操作。 
  三、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 
  问题解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自控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训练解题策略。在课程的处理上,要将问题解决思想融入教材编制中,单独编制训练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集,且问题要以活动形式给出,强调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每一项活动前要先指明本活动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应重在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系统地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扩展问题。 
  四、国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最新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数学教育的目的”中明确指出:“要发展逻辑演绎和归纳能力,并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同时还将问题解决策略单独进行教学。日本制定的学习指导纲要(教学大纲),其中重要的一项“课题学习”,即是以问题解决为教学核心,以解决智力型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形式。这样,从1980年起,问题解决已成为数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重要作用就是能用于解决问题,因此,数学学习应强调问题解决意识,增加问题解决知识。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也没把问题解决策略单独提出来训练,较多的是具体的解题方法。因此,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应增加问题解决策略的内容,有目的地根据问题解决策略组织问题,改变传统的只为巩固知识或方法编制习题集的做法,依据问题解决策略分类编制习题集,有意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丽,让数学课走进生活[J]. 湖北教育. 2005(01) 
  2 耿兴国,创设生活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J]. 文教资料. 2006(02) 
  3 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4 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5 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6 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