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研究
【作者】 高怀冬
【机构】 山东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政府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年来,我国各地营造生态林大多沿用用材林标准,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乔灌草复层林少。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建在生态脆弱地带,在建的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比重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因此,合理规划生态林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困境;对策
0.引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多年来,我国各地营造生态林大多沿用用材林标准,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乔灌草复层林少。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建在生态脆弱地带,在建的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比重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因此,合理规划生态林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地方思想和行动没有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仅仅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单纯看成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因而在筹措建设资金、解决建设用地、调剂林木种苗等重点问题上严重乏力,工作严重滞后。
1.2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向党委政府汇报不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存在观望和畏难情绪。
1.3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部分地方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整地打穴达不到设计要求,基肥不放或少放,造林株数不够、密度过低,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1.4政策理解掌握不透
有些林业部门知识学习不够,了解不全,钻研不深,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导致地方规划与省规划难以对接;个别地方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政策了解不够,掌握不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好竞争性谈判方式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5资金筹措不足
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市、县财政必须拿出较大的配套建设资金。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不落实,或者落实了一小部分,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非常大,捉襟见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
2.1系统性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很多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具备特定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的。
2.2整体性
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在各组分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转换功能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顺利的完成。
2.3有序性
有机的生态系统要具备对自然或者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明显相对的独立性是边界内的功能所要具备的。
3.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3.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3强化工程技术含量
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3.4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仅仅由林业部门实施的,而是涉及到农业、土地、畜牧、水利水保、公路、民政等多个部门;也不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农学、农村社会学、环境保护学、水利工程学等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提高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林区农民的培训,不仅能保障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还能促进农民致富、林区发展。由此,不仅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预期目标,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潮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努力增加科技含量,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平.着力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公民与法治,2012.17.
[2]宋晓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对推进林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9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困境;对策
0.引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多年来,我国各地营造生态林大多沿用用材林标准,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乔灌草复层林少。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建在生态脆弱地带,在建的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比重高达85%以上,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因此,合理规划生态林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地方思想和行动没有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仅仅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单纯看成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因而在筹措建设资金、解决建设用地、调剂林木种苗等重点问题上严重乏力,工作严重滞后。
1.2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向党委政府汇报不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存在观望和畏难情绪。
1.3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部分地方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整地打穴达不到设计要求,基肥不放或少放,造林株数不够、密度过低,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1.4政策理解掌握不透
有些林业部门知识学习不够,了解不全,钻研不深,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导致地方规划与省规划难以对接;个别地方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政策了解不够,掌握不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好竞争性谈判方式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5资金筹措不足
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市、县财政必须拿出较大的配套建设资金。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不落实,或者落实了一小部分,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非常大,捉襟见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
2.1系统性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很多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具备特定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的。
2.2整体性
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在各组分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转换功能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顺利的完成。
2.3有序性
有机的生态系统要具备对自然或者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明显相对的独立性是边界内的功能所要具备的。
3.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3.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3强化工程技术含量
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3.4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仅仅由林业部门实施的,而是涉及到农业、土地、畜牧、水利水保、公路、民政等多个部门;也不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农学、农村社会学、环境保护学、水利工程学等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提高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林区农民的培训,不仅能保障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还能促进农民致富、林区发展。由此,不仅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预期目标,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潮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努力增加科技含量,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忠平.着力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公民与法治,2012.17.
[2]宋晓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对推进林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