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说课稿
【作者】 杜 俊
【机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每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二、说学情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拼搭、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并且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摆出或画出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以趣味竞猜,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物体摆放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搭、辩、想、赏的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一起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这些不同的摆法,在摆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猜、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在课件出示一组只从正面看到的两个图形,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猜不准,由此让学生初步感悟只看一个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从而提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趣味竞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自主活动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教师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及要求。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如果把先摆的三个中的任意一个向前移一下或者向后移一下摆法是不是更多了呢?
(4)应用体验
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能摆在上面左面和右面吗?
如果再增加2个、3个、4个、或者更多的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还是不变,你们还会摆吗?可不可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这是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剩余的只能放在前后。试想一下,如果要保证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剩余的小正方体该放在哪儿呢?如果要保证从左面或右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剩余的小正方体又该放在哪儿呢?
刚才我们都是根据从正面看到的三个小正方形摆立体图,为什么摆出来的样子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立体图,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教师板书),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立体图,方法是多样的,但这些不同的摆法,但都是有规律可循。既然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立体图是什么样子,那么就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与交流,让学生发现只看到一个面摆立体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的一个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度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例题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例题2:明确探究内容及要求
这是兰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她观察的立体图吗?(课件出示例2)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的出经验,这里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考。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小结: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立体图的形状(教师板书)。还原立体图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摆完之后要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这时根据观察到的三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确定的,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确定性,注意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到空间想象与分析推理。当然,有时候由三个面摆放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信息去确认,这里不作要求。
(4)应用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第2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视图”通常可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形状,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联系实际 理解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第3页第1题、2题,第4页第5题和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深入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1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先摆再观察就变得简单了。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每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二、说学情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拼搭、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并且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摆出或画出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以趣味竞猜,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物体摆放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搭、辩、想、赏的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一起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这些不同的摆法,在摆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猜、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在课件出示一组只从正面看到的两个图形,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猜不准,由此让学生初步感悟只看一个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从而提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趣味竞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自主活动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教师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及要求。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如果把先摆的三个中的任意一个向前移一下或者向后移一下摆法是不是更多了呢?
(4)应用体验
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能摆在上面左面和右面吗?
如果再增加2个、3个、4个、或者更多的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还是不变,你们还会摆吗?可不可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这是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剩余的只能放在前后。试想一下,如果要保证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剩余的小正方体该放在哪儿呢?如果要保证从左面或右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剩余的小正方体又该放在哪儿呢?
刚才我们都是根据从正面看到的三个小正方形摆立体图,为什么摆出来的样子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立体图,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教师板书),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立体图,方法是多样的,但这些不同的摆法,但都是有规律可循。既然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立体图是什么样子,那么就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与交流,让学生发现只看到一个面摆立体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的一个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度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例题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例题2:明确探究内容及要求
这是兰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她观察的立体图吗?(课件出示例2)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的出经验,这里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考。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小结: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立体图的形状(教师板书)。还原立体图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摆完之后要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这时根据观察到的三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确定的,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确定性,注意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到空间想象与分析推理。当然,有时候由三个面摆放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信息去确认,这里不作要求。
(4)应用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第2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视图”通常可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形状,帮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联系实际 理解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第3页第1题、2题,第4页第5题和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深入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1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先摆再观察就变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