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兴海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屯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化学兴趣培养,増强学生的思维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好可被新颖的实验所利用,如颜色、沉淀、气味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巧妙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新颖的化学问題吸引学生,巩固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不断变换的形式可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新异刺激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让学生觉得新颖,值得思考,值得训练,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教师单一讲解为穿插师生讨论、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或探索实脸,等等。
  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学好化学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人类的衣、 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比如火为人类提供了易于吸收的蛋白质才加快了人类的进化。当人类真正驾驭了化学反应等自然规律,就可“随心所欲”地制取人类需要的,但备然界缺乏或不存在的物质。同时还应广泛联系生活(如不粘锅、干洗、医药、“尿不湿”、冰垫)、坏境(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污水处理)、能源(如电池、天然气)以及人类在化学方面的最新发现和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掌握化学这门科学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国家富强文明的需要。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題,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较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进行疏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①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②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③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罝总是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走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呜,活跃保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先导,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以活动性为原则,让学生“动起来”。曾有教育家们反复告诚:“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内容,采用读、练、讲、测、补、悟的不同课堂组合模式,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把活动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积极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要防止“主导=主讲”、“主体=自学”的错误倾向以及课堂无秩序、无调控的放羊状态,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调动自己的经验、潜力,通过感知、记忆、理解、演练等学习活动,将教材所含的知识结构、认知程序逐步内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才能将学科教材中的客体性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知识和能力,教师教的劳动才能转化为学生智能水平的提高,教师所讲之处应是知识的精要之处、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之处。课堂上务必留出一定的问題和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质疑,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标新立异,让他们获得创造的欢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创造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气氛以情感为先导,注重情感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时时充满师生感情的交流,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会乐其教。要做到这点,教师应首先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时刻牢记“教”是为“学”服务的,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
  四、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对学生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实验方案,教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