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试论生本教育与中学数学课堂改革

【作者】 刘京门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淮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社会的建立、发展、改革与创造是以人为起点和目的的,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发展的生本教育。只有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发展,才符合人的本性和社会的本性。因此,教育必须由传统的以社会需要为本位的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即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并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的主体性教育,它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理解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生本数学课堂改革改什么?
  1、要改变传统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传统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人们称之为知识性教育。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人们称之为发展性教育。在传统教育中,从小学开始,教师就不断给学生灌输知识,做各种题型、学习资料“满天飞”,题海战术到处盛行。老师讲题型,学生记住题型,教师教的多,学生记的多,重复练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师生苦不堪言。
  而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必须改革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实现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观念转变,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如教学“倒数”概念,以“教”为中心,就会直接把倒数的概念给学生,学生学起来索然寡味,容易厌倦。以“学”为中心,则可以设计前置作业:请你写出几组乘积为1的有理数,找出它们的规律。这样,学生通过过程体验到的概念必然印象深刻,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2、要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及其手段这四大基本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现在强调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指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这四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四大要素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照本宣科,老师讲例题,讲习题,学生模仿着做,课堂上老师成为主角,学生缺少主动权,老师包办代替多。这样做,应付考试是有效果的,但却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个性的发展。
  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本教育了。当前,我们宁化县进行的“学?导?用”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课堂生本教育的例子。它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前置作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作业一般要体现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以在前置作业中设置:探究方程x2=1的解法,并感悟三道题。这样的前置作业,既做到简单根本又开放。学生自己编就会编出各种类型的题目。
  二、数学生本课堂改革怎么改?
  1、要真正转变教育思想、方法
  改革是有压力的,实施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改革者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升学的压力。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要摈除“知识是老师教会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旧观念。否则,教师的着力点不对,就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2、课堂上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教师变讲为导,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概念、公式,探究命题的合理性和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前置学习单的设置,学生能够自行学习的就要自学,会做的就自己做。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充分放权于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前置学习。一切以学生为起点、为目的。教师少讲、少读、少写、少说、少做,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说、多做。
  (2)给学生自主权。尤其是例题与习题,要让学生自己想思路、想方法、自己动手写过程,自己归纳总结。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讨论。
  (3)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面对学生普遍性的错误认识,数学的一些规律、思想方法老师要讲;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点”老师也要讲,即“精讲”(老师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瓶颈”问题)。对于少数学生或者个别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与困难,怎么办?是老师给他们讲解吗?最好不要,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自己探究教材,自己弄懂最好。因此,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用心去学,才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送给学生“黄金”,还是教给“点金术”,当然是教给“点金术”,这样学生才会受益无穷。因此,教给学生知识是“笨教”,而教给学生思想、方法才是“巧教”。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例题、习题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以及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灵魂”。另外,数学习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手段。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4、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的生本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的发展只能是“有限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要制定出有效的、现实的规定,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即基础教育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位一体的整体素质的过程。对于数学课课堂教学就是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心理(下转第12页)(上接第38页)素质,多少教师重视对前者的培养,忽略了后者的培养。而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许多疾病主要是由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心理疾病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严重危害。
  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正确理解学习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尤其数学解题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要积极思考、尝试,更需要毅力,让学生解题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寻找乐趣,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督促改正。由于数学的特点及思维的严密性,因此对于解题的规范,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正确理解,计算的准确都要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数学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民主,不要压制学生的思维。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好的解题方法、思路,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
  课堂上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互相帮助。老师在课堂上“闲一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学生的好的方法要相互学习交流,成绩好的要帮助成绩差的。课堂上以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就是一种好方法。学习上的团结互助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进行人与人的团结协作非常有好处。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单一的,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笔者对此有若干思考:课堂教学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又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怎样使教学结构最优化;怎样营造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生本教育实践者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