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 裴盈利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网络媒体综合了其它媒体的特点,并具有强大的交互特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则是网络媒体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优势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网络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和构造框架。
关键词: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网络课程首先是一门课程,是以教育为目的。因此,首先要突出它的教育性,然后再体现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从目前来看,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根据网络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其教学设计应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参考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以及教学和学习理论,注重多元与一元的统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应体现新型的教学方式,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因此,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教学主体。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这个因素,也就是说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特点和学生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接受能力。因此,网络课程应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进人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体探索、发现问题、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创新精神。
2、创建协作化学习环境的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讨论与协商(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学习有讨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模式。可以说,协作式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之一。
3、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原则
交互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教师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同的交互手段和交互管理规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以非顺序、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恰当的交互方式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和学生要通过通信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的信息交流,在师生都在线的情况下,网络课程应能做到实时交互,教学媒体要能对学生提供的信息立即反应,不拖延地向学生送出反馈信息。网络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统计,给出结果以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参考。
4、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在网络课程中,网络课程结构整体上应是开放的,易于评价、维护与修改。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不同看法中进行交互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模式及构造框架
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应以上述原则为依据进行构建,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针对具体某一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千差万别,但不应脱离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构建应围绕着如何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来进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类网络在线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发送、异步通信(非实时)、同步通信(实时)在内的双向交互服务,并能提供师生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构建模式的体系结构应结合各种网络技术手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者学习需求,组织课程的责任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网络课程,经试运行测试通过,从而最终服务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下面从4个方面论述网络课程的构造框架。
1、远程信息查询系统
(1)教学信息
通过Web页面直观的链接方式,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细则)、课程、学习材料等,使学习者能及时准确查询到课程的教学信息,从而较全面地掌握课程的本质和学习要领。通过课程和其他信息让学习者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复习资源
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式学习特点,在网上应及时发布课程各章的重点和要点,学习者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询,在学习上做到事半功倍。同时在期末发布网上课程的期末复习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及时详细的复习资料。
2、网上在线(On-Line)学习系统
(1)网络课程
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设计软件或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最好使用Dreamweaver和Flash工具软件,根据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出适合网上学习的多媒体电子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网络课件应具有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比如各章提要、学习要点、例题讲解、小结和复习指导等,同时要多利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使学习者更快更直观的获得知识。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做部分基于Web的视频学习系统,但应注意尽量采用高比例压缩的格式文件,使其占用空间足够少,而不会影响到浏览学习速度。
(2)网上实验室
通过网上实验室提供该课程实验的具体要求、时间进度安排和实验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应提供实验所需要的软件的下载功能。另外,若有能力,还要设计多媒体实验课件,利用FLASH动画制作技术及SNAGIP视频捕获软件,依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仿真试验室,插入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和声音,并给出实验的动画演示过程,让学习者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技能的学习。
(3)网上作业及部分习题答案
通过该项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典型作业的指导性范例解答及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提供题目解答的知识点,让学习者更进一步地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开放性、探究性题,应尽可能给出各种解答,同时简要给出思考方式、方法、过程,以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3、网上辅导学习系统
(1)学习资源下载中心
大量的学习资源,特别是不适合在网上浏览学习的大型视频文件(如直播课堂),应组合成教学资源软件包,经过压缩后置于Web页面,让学习者从网上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离线学习。这样,既保护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也解决了网络传输的瓶颈问题。
(2)答疑系统(E-Mail电子信箱、开放教育教学信箱)
在主页上提供教师的E-Mail电子信箱,让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成为现实,另外,为了提供更多的联系渠道,还可以提供一种静态的非实时的开放教育教学信箱,针对某一门课程开通基于Web的网上信箱,学习者可在网上发提问信,而教师也可上网发答疑信。
(3)在线讨论系统
网上教学在线讨论的特点是实时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相互提问、发言和讨论交流,教师可以个别化、及时化地运用辅导答疑,针对这一特点,系统采用并行性工作模式,并具有较强的操作实时性和较好的交互性能,能提供多人同时在线讨论。
4、网上远程测试系统
网上远程测试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测试系统,应包括教师出题系统、学习者答卷系统、自动评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教师出题系统应以B/S模式为平台构件,并以网络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式存储题库,该系统应能自动管理题库数据库以及从数据库中随机自动产生试卷。学习者基于Web交互页面进行答题,成绩的批阅由网络测试系统自动完成。网上测试系统的优越性体现在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进行知识修补。
关键词: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网络课程首先是一门课程,是以教育为目的。因此,首先要突出它的教育性,然后再体现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从目前来看,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根据网络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其教学设计应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参考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以及教学和学习理论,注重多元与一元的统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应体现新型的教学方式,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因此,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教学主体。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这个因素,也就是说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特点和学生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接受能力。因此,网络课程应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进人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体探索、发现问题、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创新精神。
2、创建协作化学习环境的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讨论与协商(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学习有讨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模式。可以说,协作式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之一。
3、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原则
交互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教师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同的交互手段和交互管理规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以非顺序、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恰当的交互方式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和学生要通过通信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的信息交流,在师生都在线的情况下,网络课程应能做到实时交互,教学媒体要能对学生提供的信息立即反应,不拖延地向学生送出反馈信息。网络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统计,给出结果以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参考。
4、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在网络课程中,网络课程结构整体上应是开放的,易于评价、维护与修改。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不同看法中进行交互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模式及构造框架
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应以上述原则为依据进行构建,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针对具体某一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千差万别,但不应脱离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构建应围绕着如何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来进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类网络在线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发送、异步通信(非实时)、同步通信(实时)在内的双向交互服务,并能提供师生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构建模式的体系结构应结合各种网络技术手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者学习需求,组织课程的责任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网络课程,经试运行测试通过,从而最终服务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下面从4个方面论述网络课程的构造框架。
1、远程信息查询系统
(1)教学信息
通过Web页面直观的链接方式,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细则)、课程、学习材料等,使学习者能及时准确查询到课程的教学信息,从而较全面地掌握课程的本质和学习要领。通过课程和其他信息让学习者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复习资源
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式学习特点,在网上应及时发布课程各章的重点和要点,学习者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询,在学习上做到事半功倍。同时在期末发布网上课程的期末复习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及时详细的复习资料。
2、网上在线(On-Line)学习系统
(1)网络课程
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设计软件或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最好使用Dreamweaver和Flash工具软件,根据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出适合网上学习的多媒体电子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网络课件应具有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比如各章提要、学习要点、例题讲解、小结和复习指导等,同时要多利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使学习者更快更直观的获得知识。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做部分基于Web的视频学习系统,但应注意尽量采用高比例压缩的格式文件,使其占用空间足够少,而不会影响到浏览学习速度。
(2)网上实验室
通过网上实验室提供该课程实验的具体要求、时间进度安排和实验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应提供实验所需要的软件的下载功能。另外,若有能力,还要设计多媒体实验课件,利用FLASH动画制作技术及SNAGIP视频捕获软件,依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仿真试验室,插入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和声音,并给出实验的动画演示过程,让学习者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技能的学习。
(3)网上作业及部分习题答案
通过该项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典型作业的指导性范例解答及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提供题目解答的知识点,让学习者更进一步地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开放性、探究性题,应尽可能给出各种解答,同时简要给出思考方式、方法、过程,以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3、网上辅导学习系统
(1)学习资源下载中心
大量的学习资源,特别是不适合在网上浏览学习的大型视频文件(如直播课堂),应组合成教学资源软件包,经过压缩后置于Web页面,让学习者从网上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离线学习。这样,既保护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也解决了网络传输的瓶颈问题。
(2)答疑系统(E-Mail电子信箱、开放教育教学信箱)
在主页上提供教师的E-Mail电子信箱,让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成为现实,另外,为了提供更多的联系渠道,还可以提供一种静态的非实时的开放教育教学信箱,针对某一门课程开通基于Web的网上信箱,学习者可在网上发提问信,而教师也可上网发答疑信。
(3)在线讨论系统
网上教学在线讨论的特点是实时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相互提问、发言和讨论交流,教师可以个别化、及时化地运用辅导答疑,针对这一特点,系统采用并行性工作模式,并具有较强的操作实时性和较好的交互性能,能提供多人同时在线讨论。
4、网上远程测试系统
网上远程测试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测试系统,应包括教师出题系统、学习者答卷系统、自动评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教师出题系统应以B/S模式为平台构件,并以网络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式存储题库,该系统应能自动管理题库数据库以及从数据库中随机自动产生试卷。学习者基于Web交互页面进行答题,成绩的批阅由网络测试系统自动完成。网上测试系统的优越性体现在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我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进行知识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