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思想政治“活动课”中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作者】 付恩江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屯脚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活动课也应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阵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呢?文章从精心设计、激发兴趣、激励探究、做好总结等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活动课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所谓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非常规推理的,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乃至有灵感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
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它以课程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契机,在教师的精心计划下,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指导与组织下的,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寓教学于活动的教学方式。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主,获取直接经验,获取更丰富的感知,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要确保活动课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活动课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方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在活动课中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教学中,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使学生从优美的乐曲声中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真切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教学;又如我在上九年级活动课“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环保局考察水泥厂造成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三、激励学生不断探探究新知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在活动课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在上"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活动课时,就设置了这么一个题目:“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这上网热是好、是坏,请大家来评说。”因为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有的观点认为:网上学习可以避免学生胆怯心理,通过交互式学习,许多在学校中难于启齿的问题在网上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这种"一对一 "的学习模式,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主体.有的认为:网易受网上游戏和其他不良东西的影响。我在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要把握好"上网"的度,要兴利除弊。这样,这堂课的效果就很好。
四、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活动的精彩与成功,又要指出活动的不足与缺憾。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活动”成果,只要我们精心准备,便将生硬的说教课变成了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内涵与知识的魅力。如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可以组织学生看录相,或到事故现场勘察,让学生发表见解,教师不失时机的总结,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生活、学习中隐藏着什么安全隐患,从中学到了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找准动因,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能够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恰倒好处,就可以使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政治 活动课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所谓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非常规推理的,有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乃至有灵感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
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它以课程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契机,在教师的精心计划下,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指导与组织下的,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寓教学于活动的教学方式。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主,获取直接经验,获取更丰富的感知,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要确保活动课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活动课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方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在活动课中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教学中,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使学生从优美的乐曲声中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真切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教学;又如我在上九年级活动课“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环保局考察水泥厂造成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三、激励学生不断探探究新知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在活动课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在上"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活动课时,就设置了这么一个题目:“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这上网热是好、是坏,请大家来评说。”因为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有的观点认为:网上学习可以避免学生胆怯心理,通过交互式学习,许多在学校中难于启齿的问题在网上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这种"一对一 "的学习模式,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主体.有的认为:网易受网上游戏和其他不良东西的影响。我在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要把握好"上网"的度,要兴利除弊。这样,这堂课的效果就很好。
四、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活动的精彩与成功,又要指出活动的不足与缺憾。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活动”成果,只要我们精心准备,便将生硬的说教课变成了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内涵与知识的魅力。如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可以组织学生看录相,或到事故现场勘察,让学生发表见解,教师不失时机的总结,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生活、学习中隐藏着什么安全隐患,从中学到了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找准动因,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能够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恰倒好处,就可以使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