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作者】 谢世朋 马金辰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南京)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凸显,其重要原因是所学知识与社会职业的需求不甚一致,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实训体系,可提前接合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好的解决大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s increasingly seve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what students learn in college is not quite consistent with the occupational demand of the society, which proposes an urgent and realistic task about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ining bas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s market-oriented and adopts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work task. It establishes a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multiform, multilevel and wide coverage which can connect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in advance. Therefore,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university graduates are disjointed from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effectively.
  Key word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raining base, teaching mode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缺乏动力,逐渐脱离市场。项目实训基地的出现,可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企业需求,让企业更早的了解学生,对于解决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以校友企业为实训平台。以培养在校学生实际掌握操作技术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对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实训基地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设方案。
  一、项目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就业和发展经济为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南京邮电大学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其建设重点将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 基地建设强调体系化。要根据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以及职教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一个点面结合、综合性和专业性相互补充,示范性和基础性相互依托的实训基地体系。
  (2) 实训对象强调多方面企业人才培训。本实训基地针对南京邮电大学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构建各方面的企业项目及实训工厂。
  (3)培训手段强调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专业及教学基础等培训需求,实施多种形式的培训。
  (4)投入机制强调多元化。南京邮电大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学校共建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整合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项目实行基地建设项目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着重把握项目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问题,设计企业协同参与的项目实训基地。第二、做好项目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之处表现在: 
  (1)理念领先:系统提出“产学研政用五方联动、立体推进”的办学思想,突出高校的“跨界性”,着力解决育人机制的关键问题;提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2)系统设计:注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在理念创新、理论探索、制度建设、平台构建、操作措施、文化倡导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系统设计。
  (3)路径创新:因材施教,把人才培养置于产学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课题驱动、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计划驱动、创业工程驱动、复合专业学习、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实施路径。
  (4)立体推进:因地制宜,以政校行企的多方联动搭建立体化的育人平台,把教学过程、生产实践、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三、项目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功能定位
  首先,让在校学生掌握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南京邮电大学实训基地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其次,实训基地可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在实训设施上对受训者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从而确保学生在经过实训后能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最后,要解决大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建设一个集市场需求采集、市场信息发布、培训机构运作与培训成果评价于一体的培训平台。南京邮电大学实训基地可以为大学生的技能交流提供平台,并为创新创业等活动创造条件。
  (二)建设原则
  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的建设,遵从以下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适时调整实训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2)能力核心原则。通过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受训者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职业素质训练,培养受训者在工作中必需的沟通、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
  (3)多方合作原则。基地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开展多元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三)运行机制
  项目实训基地采用什么样的机制和运行模式,既关系到实训基地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基地的培训是否有效。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主要运行“企业主体参与”机制。
  企业是技能人才使用的主体,同样也应该是培养的主体。对于企业来说,保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企业竞争力又突出表现为高技能人才资源是否充足。因此,确立企业在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寻求自身发展的内驱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机制。
  发挥企业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需要全方位做到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要加强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由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设施设备并保持技术更新,由实训基地在一定期限内为企业提供实训服务或给予企业实训教室冠名权。
  (四)教学模式设计
  在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包含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两类基本知识。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是实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
  从实训基地培养目标出发,教学模式的最佳选择是工作任务模式,在此模式下,我们可以将实训教学体系分为5个基本步骤:
  (1)市场调查和工作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和工作分析确定实训项目。工作分析的结果既是建构能力结构的依据,也是以后策划教学情境的基础。
  (2)确定实训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基础,确定实训项目的目标。
  (3)设计实训学习包和实训模块
  根据实训需求、工作分析、相关国家标准,围绕实训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培训包”和“培训模块”,并进行等级划分。
  (4)设计实训实施模式
  根据实训目标和实训内容,有选择的运用各种媒体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式学习。在实施中,强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工作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职业能力。
  (5)设计实训评估
  实训评估应以实训目标为基础,采取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实训的结构和内容。
  (五)实训场景设计
  选择一种科学的实训场景设计模型对于项目实训基地建设从源头上避免返工浪费十分重要。南京邮电大学实训场景设计模型采用工作过程模拟模型。
  所谓工作过程模拟模式,就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生产,建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发展技术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大量的在教室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四、小结
  南京邮电大学项目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使在校大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夯实专业素养,增强综合素质;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秀平.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148-149.
  [2] 张笑燕, 程保中, 孙艺. 高校内通信软件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 电信科学, 2013, 29(7): 95-97.
  [3] 张兰. 论高职项目实训课程的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2006, 29.
  [4] 李强, 徐公芳. 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 26-29.
  [5] 陈为, 范骏, 夏先明.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3): 23-26.
  作者简介:谢世朋,男,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讲师
  马金辰,女,南京邮电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支持: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