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作者】 陈发辉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威奢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的共识,它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次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教学例子,从创设合作情境, 培养合作意识;鼓励探索培养合作能力;挖掘合作学习的潜能及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几个方面来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做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合作技能
  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合作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想方设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提供合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追求预定的合作目标,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现在的学生由于家长保护意识强,又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流,因此缺乏合作经验, 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条件。班级学生按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在听过的一年级课堂教学“分一分”时, 教师处理的非常好,教师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文具还是学具,想到了以后,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放在哪个盒子里,然后再动手整理。对于整理得又快又好的组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于是孩子们都积极合作,互相帮着对方整理,在互相帮助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二、鼓励积极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生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要多教给学生思考和活动时空、把学习主动权放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中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语言教学工具,鼓励学生讨论、合作、思考、探索所学知识。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应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如果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被剥弱,不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加以合作讨论,而应先留给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和时间,才能在小组合作学生中发表自己看法,起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优化组合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成绩、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合理搭配后组成异质学生小组,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向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成员担任一个合作角色。如可以分为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适当的时候加以交换面色,使组内成员均能获得体验、锻炼、发展。
  三、找准合作契机
  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如果在提出一些问题后,立即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最恰当? 哪个环节运用合作方式最合适? 这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到。
  1.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建立在充分的自我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位教师在教授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时,首先让学生各自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 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不能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2.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如果将合作学习环节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来进行,就会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学习活动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