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 吴旭敏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一职中专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今天,英语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十分突出。身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这些年里,使我深刻的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更不例外。本文就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入手,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职中英语教学;现状;工具书;朗读背诵;聆听;积累运用
1.职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学不会
就中职学生而言,对于英语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因为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差,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有厌烦心理,而且学习欲望不强烈,再加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的不适应,使得中职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困扰。所以英语课本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摆设。
1.2教学方式古板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于英语没有兴趣,所以就导致老师上课没有激情,没有创新。一般而言,英语教师都是按照以语法和词汇为教学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偏重传授语言形式,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加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就导致了现在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你教你的,我睡我的。
1.3缺乏相应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语言环境。俗话说学以致用,如果学到了一定知识,却没有运用的机会,没有实践的环境,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中职学校的外语语言环境还不完备,学生很难获得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许多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英语外,很少再有口头交际的实践,身边也很少有听到英语的机会,这也很难培养起学生自觉说英语的习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用英语的人或事,体会不到英语的乐趣与作用,所以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有必要学习这门语言。
2.培养职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水平
2.1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工具书是学习语言材料的好帮手,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英语词典,如《英汉小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向学生大致介绍查阅方法和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在预习中或阅读后经常使用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在它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拼写、会解释、会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行“查词典”竞赛,看谁查词最熟练、最准确。通过反复操作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教给学生查阅、使用其他一些参考资料、文献资料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2.2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英语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英语就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地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词、不漏词、不读错词、不吞吞吐吐、不平淡无味,还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就增强了理解能力。当然,选择的读书材料不要太难,要以感兴趣的话题为好,以免造成不懂、不感兴趣而难以持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读背,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心中能装有几千词组、几百句型、几十范文,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落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主要用于人际交流。会说,会表达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说和表达建立在良好的语感基础之上,语感的培养要从朗读着手。能够准确朗读出目标内容,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
2.3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留心听话的习惯,就是要培养他们听整段话的习惯。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习惯。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注意里边的词组、句型。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听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学好,他们一般都能听整段的话,不会“听三落四”,能把握重点。而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听的能力都相对地差。他们往往听一句两句话,就拼命记,而整个意思却不知道,在上课时大声嚷嚷要老师再说一遍的都是他们。听,不仅在课堂上听老师、同学的话,还要善于聆听街谈巷议、电视广播。不仅听“话”,而且要听歌、听广告、听大自然美好的声音。让“听”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2.4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英语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要想学好英语,首先需要打好词句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文章的材料。词+词=词组,词组+词组一句子,句子+句子一段落,段落又聚合成为文章,因此,学习英语的核心应该落实到词句上面,这也是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要充分地认识到打英语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英语水平的习惯之学、根本之学。积累运用基础知识更是阅读、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要求学生课堂、课下要善于搜集整理老师讲授的或作业中的各种练习题、课外书中所包含的英语规律性知识,包括词组运用、词语辨析、语法修辞、典型句型等,牢记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句子仿写、排列句序、语言交际、阅读、写作中。
总而言之,方法不是什么难掌握的东西,讲一次、做一次都不难,但要培养成一种习惯,却是相当的难,难就难在严格要求,难就难在坚持到底。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愿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上也要发扬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达到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地步,这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2011.03
【2】《教师教育研究》2009.11
【3】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第21期(2009—2010学年)
关键词:职中英语教学;现状;工具书;朗读背诵;聆听;积累运用
1.职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学不会
就中职学生而言,对于英语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因为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差,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有厌烦心理,而且学习欲望不强烈,再加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的不适应,使得中职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困扰。所以英语课本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摆设。
1.2教学方式古板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于英语没有兴趣,所以就导致老师上课没有激情,没有创新。一般而言,英语教师都是按照以语法和词汇为教学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偏重传授语言形式,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加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就导致了现在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你教你的,我睡我的。
1.3缺乏相应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语言环境。俗话说学以致用,如果学到了一定知识,却没有运用的机会,没有实践的环境,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中职学校的外语语言环境还不完备,学生很难获得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许多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英语外,很少再有口头交际的实践,身边也很少有听到英语的机会,这也很难培养起学生自觉说英语的习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用英语的人或事,体会不到英语的乐趣与作用,所以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有必要学习这门语言。
2.培养职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水平
2.1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工具书是学习语言材料的好帮手,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英语词典,如《英汉小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向学生大致介绍查阅方法和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在预习中或阅读后经常使用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在它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拼写、会解释、会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行“查词典”竞赛,看谁查词最熟练、最准确。通过反复操作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教给学生查阅、使用其他一些参考资料、文献资料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2.2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英语首先是一门有声语言,学英语就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地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词、不漏词、不读错词、不吞吞吐吐、不平淡无味,还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就增强了理解能力。当然,选择的读书材料不要太难,要以感兴趣的话题为好,以免造成不懂、不感兴趣而难以持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读背,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心中能装有几千词组、几百句型、几十范文,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落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主要用于人际交流。会说,会表达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说和表达建立在良好的语感基础之上,语感的培养要从朗读着手。能够准确朗读出目标内容,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
2.3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留心听话的习惯,就是要培养他们听整段话的习惯。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习惯。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注意里边的词组、句型。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听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学好,他们一般都能听整段的话,不会“听三落四”,能把握重点。而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听的能力都相对地差。他们往往听一句两句话,就拼命记,而整个意思却不知道,在上课时大声嚷嚷要老师再说一遍的都是他们。听,不仅在课堂上听老师、同学的话,还要善于聆听街谈巷议、电视广播。不仅听“话”,而且要听歌、听广告、听大自然美好的声音。让“听”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2.4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英语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要想学好英语,首先需要打好词句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文章的材料。词+词=词组,词组+词组一句子,句子+句子一段落,段落又聚合成为文章,因此,学习英语的核心应该落实到词句上面,这也是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要充分地认识到打英语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英语水平的习惯之学、根本之学。积累运用基础知识更是阅读、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要求学生课堂、课下要善于搜集整理老师讲授的或作业中的各种练习题、课外书中所包含的英语规律性知识,包括词组运用、词语辨析、语法修辞、典型句型等,牢记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句子仿写、排列句序、语言交际、阅读、写作中。
总而言之,方法不是什么难掌握的东西,讲一次、做一次都不难,但要培养成一种习惯,却是相当的难,难就难在严格要求,难就难在坚持到底。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愿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上也要发扬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学自得的本领,达到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地步,这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2011.03
【2】《教师教育研究》2009.11
【3】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第21期(2009—2010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