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作者】 李 蕊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四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工作中发现,很多新入园的幼儿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表现出了各种各样不利于成长的习惯和行为。例如,有的幼儿入园后,对教师和小朋友态度冷淡,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自己单独行动;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往往按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不懂得谦让,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有的和同伴交往时语言粗鲁,经常说脏话,稍不如意就动手打人。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合群或自私的行为,除了生理上、心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外,交往能力差是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和其他老师从多方面入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入园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的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交往范围明显扩大,这要求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食物、玩具,学会大家一起合作娱乐,逐步形成互助、友爱等品质行为。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容易使他们接受的环境。一般要通过对幼儿亲切、热情接待,让他们主动的接近老师。再通过和蔼可亲的谈话,询问幼儿在入园前都吃什么饭,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解除幼儿紧张的心理戒备,从而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交谈,尽快消除沟通的隔阂,让孩子在心理上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小朋友当成他们的伙伴。
同时,我们积极为幼儿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允许他们带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玩,别人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样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样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而帮助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能强夺,不能捣乱,等等。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加强与同伴交往,并及时鼓励幼儿的交往行为,以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讲一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等。在他们之间交流各种交往方式,体验交往的乐趣,同时,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交往。如讲评每个小朋友的优点、长处,引起幼儿相互的兴趣和吸引。还可以编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如《打电话》等,通过小朋友互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之间增强了解,加强交往。特别是游戏时幼儿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游戏促进了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幼儿学会正确交往的方法
随着入园时间的增长,我们择期对幼儿进行适当内容的行为规范教育,让幼儿知道在与同伴交往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等等,从而产生明辨事理的能力。
例如进行文明用语教育,要求幼儿来园时主动问老师和小朋友问题,受同伴帮助的同时说“谢谢”,请别人帮助时说“请”。还可以利用幼儿都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内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交往教育。如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幼儿对人要谦让。还可抓住幼儿交往中小事,随机进行教育。因为愉快的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充分利用节庆日,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为此,我让中班的几个小朋友和小班的小朋友一起活动,他们感到特别有趣,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
我们还注意分类施教,个别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引教育。如,对个别性格突出、进步较慢的幼儿,要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加强引导。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专横、任性和小朋友争吵的现象。这时,要让小朋友明白家庭与幼儿园的不同,每个人的诉求也应有变化。对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奖励,如给他们一朵小红花等等,加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对于胆怯、内向不爱交往的幼儿,老师应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上课时,可以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音乐课上可以让他们独唱,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在全班进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三、家园配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方面,家长协助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建立了与家长联系的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要求家长多和孩子谈些幼儿园的趣事,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或优秀行为,及时告知家长,以强化孩子在幼儿园的良性认同。对胆怯、内向的孩子,提醒家长在幼儿园之外的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为孩子提供一个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对任性骄横的孩子,提醒家长,回到家后,不能处处迁就,可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教育,避免简单粗暴。同时,也应提醒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小游戏无法满足他们模仿社会活动的需要时。我们为逐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开设了各种兴趣游戏,如玩传声筒、玩沙包、科学小实验等等。每种活动有两位老师固定带领和指导,每周两次,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每次可去不同小组。由于活动内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而且就像一个临时的“大家庭”,此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都表现出积极的求职欲望。这时,他们都能以良好的情绪与周围人交往,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克服胆怯,学会自主,谦让协作,提高了交往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角色游戏,选择适合集体交往的内容,如超市、娃娃之家等,让幼儿在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中获得多种交往技能。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环境,进行悉心指导,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一、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入园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的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交往范围明显扩大,这要求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食物、玩具,学会大家一起合作娱乐,逐步形成互助、友爱等品质行为。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容易使他们接受的环境。一般要通过对幼儿亲切、热情接待,让他们主动的接近老师。再通过和蔼可亲的谈话,询问幼儿在入园前都吃什么饭,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解除幼儿紧张的心理戒备,从而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交谈,尽快消除沟通的隔阂,让孩子在心理上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小朋友当成他们的伙伴。
同时,我们积极为幼儿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允许他们带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玩,别人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样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样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而帮助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能强夺,不能捣乱,等等。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加强与同伴交往,并及时鼓励幼儿的交往行为,以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讲一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等。在他们之间交流各种交往方式,体验交往的乐趣,同时,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交往。如讲评每个小朋友的优点、长处,引起幼儿相互的兴趣和吸引。还可以编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如《打电话》等,通过小朋友互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之间增强了解,加强交往。特别是游戏时幼儿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游戏促进了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幼儿学会正确交往的方法
随着入园时间的增长,我们择期对幼儿进行适当内容的行为规范教育,让幼儿知道在与同伴交往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等等,从而产生明辨事理的能力。
例如进行文明用语教育,要求幼儿来园时主动问老师和小朋友问题,受同伴帮助的同时说“谢谢”,请别人帮助时说“请”。还可以利用幼儿都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内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交往教育。如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幼儿对人要谦让。还可抓住幼儿交往中小事,随机进行教育。因为愉快的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充分利用节庆日,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为此,我让中班的几个小朋友和小班的小朋友一起活动,他们感到特别有趣,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
我们还注意分类施教,个别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引教育。如,对个别性格突出、进步较慢的幼儿,要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加强引导。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专横、任性和小朋友争吵的现象。这时,要让小朋友明白家庭与幼儿园的不同,每个人的诉求也应有变化。对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奖励,如给他们一朵小红花等等,加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对于胆怯、内向不爱交往的幼儿,老师应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上课时,可以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音乐课上可以让他们独唱,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在全班进行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三、家园配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方面,家长协助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建立了与家长联系的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要求家长多和孩子谈些幼儿园的趣事,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或优秀行为,及时告知家长,以强化孩子在幼儿园的良性认同。对胆怯、内向的孩子,提醒家长在幼儿园之外的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为孩子提供一个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对任性骄横的孩子,提醒家长,回到家后,不能处处迁就,可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教育,避免简单粗暴。同时,也应提醒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小游戏无法满足他们模仿社会活动的需要时。我们为逐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开设了各种兴趣游戏,如玩传声筒、玩沙包、科学小实验等等。每种活动有两位老师固定带领和指导,每周两次,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每次可去不同小组。由于活动内容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而且就像一个临时的“大家庭”,此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都表现出积极的求职欲望。这时,他们都能以良好的情绪与周围人交往,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克服胆怯,学会自主,谦让协作,提高了交往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角色游戏,选择适合集体交往的内容,如超市、娃娃之家等,让幼儿在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中获得多种交往技能。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环境,进行悉心指导,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