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车向前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应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认为要学会赞赏学生,让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改革 实践 探索   
  初中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认为要学会赞赏学生,让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  
  一是教学手段新一点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表现的时间空间,有探索的机会,并善于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音乐课里可以有很多的即兴成分,教师进行很充分的引导,如对歌曲编配前奏或结尾、对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处理、听音乐编故事并当堂表演、创作诗歌、用简单的画图来表现音乐的进行、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乐器的演奏等等, 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解决。        
  2、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直接感知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知戏曲,包括剧情、音乐、演员、表演、脸谱、服装、道具,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理解。多媒体的直观画面教学也直接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3、娱乐教学法。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娱乐节目颇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的地位。
  二是教学内容深一点         
  1、在音乐的美感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获得知识,开创一条音乐教育教学的新路。我在分析研究教材时,抓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例如在戏曲教学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有些流行歌曲的旋律其创作源泉来自于戏曲音乐,例如歌手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它的音乐就是来自于京剧的一个曲牌,音乐电视《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它们的曲调则完全借鉴于京剧中的“西皮快板”,并且将其中的一段京腔说唱和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王力宏的现代说唱进行对比,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一直被教师所创造的音乐激情氛围所包围,他们在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发现了戏曲音乐的存在,感受到了戏曲音乐的无穷魅力。2、强调音乐的情感性和情节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听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升华。例如《化蝶》的凄凉之美、《保卫黄河》的雄壮之美、《金蛇狂舞》的积极向上美;而现在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学生声音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是教学气氛活泼一点         
  1、强调人人参与。每一节课至少要达到90%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习,教师不必过于注重学生的表现难度及优美程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感觉。“音乐不属于书本,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感受它,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激情导趣,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浓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2、充分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流行音乐是鱼龙混杂,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对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也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  
  四是教师形态语言靓一些         
  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热爱生活,有着真诚而美好的感情,有着良好的审美语言,对生活的美和教育艺术有着独有的见解与体验,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育中创造美、在教学中传播美。一个教师优秀的教学气质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基础:我们应有慈母的爱心、严父的诚心、良友的知心,更可贵的是永不磨灭的童心。另外,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中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的传统教育使学生已经学会了说“不行”、“我不会”,学生稍微有点儿偏差,教师便立即加以否定,学生们从此变得非常胆小,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创造力。我在音乐教学中总是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抛开一切顾虑,并充分体会教师是如此赞赏他,大胆地说、唱、做。在教学中,也经常有些学生会说出“我不喜欢这部作品”、“我觉得这歌不好听”,这时,我们不应将他们完全否定,应改为:“我非常尊重你的感觉。”在平等的语言中鼓励引导多数学生渐渐地学会去聆听每一部作品,演唱每一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大胆地向老师表示他们的喜好及原因,这种学生的表现与参与应该是每位音乐教师所追求的效果。所以说,音乐教师应用自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接受你,自然会接受一切与你的课堂相关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洪亮,谈音乐教育的功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 
  3 张含,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4杜鹏宇,浅谈和谐文化与音乐教育功能的关系[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6) 
  5 王婷,吴欣,简论音乐教育对构建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5) 
  6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J]. 音乐研究. 2006(03) 
  7 王安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若干问题[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