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民族地区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法指导探究
【作者】 薛红梅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能够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联系小学语文实际,就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法指导;探究
1.科学指导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从小学生来看,他们的年龄很小,身体、心理、智力发育都很不成熟,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学习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因为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根本制约,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目标作用的有效发挥。故此,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现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可以直接给出目标,也可以用阅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中找到学习目标,还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寻找目标。如在指导学生预习《亡羊补牢》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注意“窟窿”、“街”等字的字形和多音字“圈”的读音;(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把亡羊补牢的大意写下来。(4)能说出寓言故事的基本内容,并想一想它所揭示的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正确确立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联系学校的地方实际,特别是应紧密结合蒙古族的特色,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修补羊圈情节与蒙古族放牧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学习目标。通过长期训练,就能让学生掌握准确科学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养成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的良好习惯。学生形成这种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就能够极大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更加容易、快捷、准确地学好课文,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科学指导学习思路
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思路能够让人少走弯路,找到前进的捷径,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在小学语文学习指导中,要注重在学习思路方面的指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学习规律,掌握一些学习程序,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文体的课文中发现基本规律,形成基本思路。记人文章的基本框架思路是“以事例为载体—人物表现—人物思想”;叙事文章是“以过程为重点—因果分析—意义”;写景状物文章是“以景物描写为重点—分析特点—抒发情感”。通过这些学习程序的归纳总结,能够指导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快捷地打开学习思路。譬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运用“景物描写—发现特点—抒发感情”的学习程序,学生在阅读中很快就发现了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语句。经过初读感知、再读发现、深读品味的几个环节,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思路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运用这些学习程序,激活思维,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3.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正确,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途径,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并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注重听说结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听的时候一般不宜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听清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再说出来,注重考虑好说的重点、说的顺序,力争把话说清楚。譬如在《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的小组讨论中,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其他成员的发言进行补充,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让学生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听说结合的具体方法。二是注重读说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语段,通过反复品读的方式来加深体会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片段,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蒙古族地区景色的特点,模仿“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从这种对比式的叙述中进一步体会到了漓江之水和桂林之山的独特魅力,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三是注重读写结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三读一写”的方式。首先,初读感知。主要是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其次,细读理解。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线索,分层细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其写作特点。再次,重点品读。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中心句等关键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议论。最后,仿写训练。在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指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进行片段或整个课文的仿写、续写、改写。对于童话、寓言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对结尾进行续写。有的故事,可能有多种结局,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改写。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其进行续写,进一步想象雨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与小鬼子斗智斗勇,如何茁壮成长为令鬼子闻风丧胆的大英雄。又如在教学《亡羊补牢》后,可以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或改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四是注重培养质疑精神。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通过指导学生质疑、解释,督促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学法指导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工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从学习目标、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着力,确保学习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平.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究回顾与展望[J].小学语文教学,2011,07:4-6.
[2]侯晓莉.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姚玉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点[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2:73.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法指导;探究
1.科学指导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从小学生来看,他们的年龄很小,身体、心理、智力发育都很不成熟,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学习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因为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根本制约,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目标作用的有效发挥。故此,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现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可以直接给出目标,也可以用阅读提示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中找到学习目标,还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寻找目标。如在指导学生预习《亡羊补牢》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注意“窟窿”、“街”等字的字形和多音字“圈”的读音;(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把亡羊补牢的大意写下来。(4)能说出寓言故事的基本内容,并想一想它所揭示的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正确确立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联系学校的地方实际,特别是应紧密结合蒙古族的特色,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修补羊圈情节与蒙古族放牧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学习目标。通过长期训练,就能让学生掌握准确科学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养成自觉确定学习目标的良好习惯。学生形成这种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就能够极大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更加容易、快捷、准确地学好课文,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科学指导学习思路
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思路能够让人少走弯路,找到前进的捷径,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在小学语文学习指导中,要注重在学习思路方面的指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学习规律,掌握一些学习程序,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文体的课文中发现基本规律,形成基本思路。记人文章的基本框架思路是“以事例为载体—人物表现—人物思想”;叙事文章是“以过程为重点—因果分析—意义”;写景状物文章是“以景物描写为重点—分析特点—抒发情感”。通过这些学习程序的归纳总结,能够指导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快捷地打开学习思路。譬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运用“景物描写—发现特点—抒发感情”的学习程序,学生在阅读中很快就发现了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语句。经过初读感知、再读发现、深读品味的几个环节,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思路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运用这些学习程序,激活思维,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3.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正确,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途径,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并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注重听说结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听的时候一般不宜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听清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再说出来,注重考虑好说的重点、说的顺序,力争把话说清楚。譬如在《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的小组讨论中,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其他成员的发言进行补充,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让学生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听说结合的具体方法。二是注重读说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语段,通过反复品读的方式来加深体会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片段,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蒙古族地区景色的特点,模仿“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从这种对比式的叙述中进一步体会到了漓江之水和桂林之山的独特魅力,也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三是注重读写结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三读一写”的方式。首先,初读感知。主要是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其次,细读理解。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线索,分层细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其写作特点。再次,重点品读。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中心句等关键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议论。最后,仿写训练。在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指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进行片段或整个课文的仿写、续写、改写。对于童话、寓言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对结尾进行续写。有的故事,可能有多种结局,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改写。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其进行续写,进一步想象雨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与小鬼子斗智斗勇,如何茁壮成长为令鬼子闻风丧胆的大英雄。又如在教学《亡羊补牢》后,可以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或改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四是注重培养质疑精神。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通过指导学生质疑、解释,督促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学法指导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工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从学习目标、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着力,确保学习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平.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究回顾与展望[J].小学语文教学,2011,07:4-6.
[2]侯晓莉.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姚玉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点[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