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主题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选择

【作者】 韩 娱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主题教学以其统整性、开放性,以及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尊重,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现状、适应课程改革的新选择。无论何种形式的主题教学,要想充分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作用,都必须善立主题,合理定位,精选内容,巧设程序,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师生关系、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关系和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主题教学 统整 开放 表现形式 实施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新课程倡导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丰富积累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文、喜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重视他们个性、人格的塑造;倡导语感、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倡导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验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
  一、主题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选择。
  (一)主题教学使零星的活动、零碎的知识得以统整
  小学语文教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学拼音,只能一遍遍地跟老师读跟同学读,顶多是张大嘴巴ααα扁扁嘴巴еее圆圆嘴巴ooo像把椅子hhh;中高年级的阅读往往是引入新课→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检查自学效果,理解新词→分段理清思路→逐段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质疑讨论解答→小结,作业。没有将孩子们的一个个学习活动串起来,没有将课文中的一个个知识点串起来,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松散,没有结构。
  (二)主题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开放
  纲举目张,主题教学中建构起的学习主题,就想鱼网上的总绳,只要一提起鱼网的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建构起学习主题,所有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活动、生活都向我们的老师学生张开了笑脸,等待我们去选择,去攫取,去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主题意义。所以主题教学开放了教学内容,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1] 
  (三)主题教学使语文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刚跨进校门的孩子,不超过十五分钟。而且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2]
  二、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一)主题阅读
  1.课堂教学主题阅读
  (1)多文本主题阅读课。
  “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3]“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这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然后教师仍旧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进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4]
  (2)单文本主题阅读课
  我自己在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的主题阅读就是单文本的主题阅读。我认为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主题教学应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文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如前例举的《月光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就是单文本主题阅读的案例。
  单文本主题阅读课中的“主题”,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后才确定的。确定的主题能揭示课文的要义,能统整整篇课文的学习。有时是文章的中心,如《月光曲》一文的学习主题是认识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有时是文中的一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学习主题——“可怜的小女孩!”,等等。当然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串联作用而创设的主题学习情景,如《比尾巴》教学中创设的参加动物运动会,又另当别论。
  2.前延后伸主题阅读
  为了加深、丰富对课堂阅读主题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前伸后延的主题阅读。前伸后延主题阅读,就是根据日常课堂阅读教学,围绕一定的主题,在新课文学习前或新课文学习后进行的拓展阅读。
  3.课外主题阅读
  课外主题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与学生共同定下课外阅读的主题,在这一主题范围内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一种阅读方式。课外主题阅读主题的确定与前伸后延主题阅读主题的确定不同,它可以不受日常课堂阅读教学的影响,主题选择的开放度更大。课外主题阅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相比,有便于老师指导、督促,利于学生交流的好处。
  (二)主题作文
  虽然新课标提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5]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一定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习作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习作不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现在表达的需要,而且是为他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作准备。学生将来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表达肯定是有主题的表达,而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三)主题知识课
  所谓的主题知识课,就是以语文知识为主题建构起的主题教学。如果说前面各种形式的主题教学凸显的是人文主线,那么主题知识课则要让退隐幕后的语文知识系统重新走入前台。前面各种形式的主题教学虽然也有语文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但这时的教学与训练是零星的,是被统整在一个个主题教学之下的。而主题知识课的主打教学活动就是使一个个零星的知识点串起来,加以系统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题知识课与其他形式的主题教学是一种互补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转第40页)
(上接第50页)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各阶段目标中对综合性学习都有具体要求。如:第二学段“……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再如:第三学段“……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6]所以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受课堂阅读教学的启发而确定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外,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还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来确立主题,还可以与常规的节日教育相结合来确立主题,等等,总之主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非常开放的。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为生命奠基——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J].人民教育,2002,(1).
  [2]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146—147.
  [3][4]窦桂梅.主题教学让语文与生活共振[EB/OL].http://www.jiaoshi.com.cn.2005—09—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