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之策略

【作者】 李 华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2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日益普及和运用,人们对汉字的书写越来越不重视。但随着学生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实际上,书写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书写能力,任何学习和工作都无法开展。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写字,探求书法艺术,对他们良好的性格、意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书写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指导和纠正,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基础,而且也是保证小学生眼睛、脊椎正常发育的重要环节。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有很多小学生在书写姿势方面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包括执笔姿势不正确,比如用拇指的关节处与食指第一节指肚部位握住笔杆、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过近,部分学生甚至小于1cm等;还有坐姿不正确,比如头离桌面太近,孩子们的眼睛几乎就快挨着本子、歪头斜肩。究其原因,小学生由于手指肌肉尚未发育健全,握笔较为困难,较长时间的写字,学生难以掌握分寸。因此,教师对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充分强调,让学生明确正确执笔的要领。教师可通过投影,结合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五指的各个部位,并在老师的逐一指导、矫正下,逐个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 
  二、丰富课堂活动,营造快乐书写的良好氛围。 
  很多学生感觉写字枯燥,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写上一会就感觉累,失去耐心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写字、观察汉字融入到做游戏的环节之中去,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为提高写字的水平打基础。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可以触动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这远比教师天天督促学生去写字要有效的多。 
  三、开展悟练结合,构建开放式的写字教学模式。 
  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不单单是依靠单调的练习,还要结合感悟,才能使书写能力尽快地升华。在小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悟练结合。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用Flash将汉字拆解开,让学生去观察每个字的构造,例如“地”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左右;再看局部,左——“土”字旁,右——“也”字;最后看整体,左右穿插,横折钩穿到“土”字旁的里面;土”字旁首横略高;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学生之间互评写字作业,在四人小组内评选“小小书法家”。这样人人动脑,互相帮助;教师再对写字情况加以小结,提示写字规律,巩固所学写字知识。这个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课堂上既有学生的独立领悟、练写,又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广泛的、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学生的书写能力正是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得到提高。 
  关注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总结经验,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