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巧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

【作者】 宋前进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顺应时代要求,代表先进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就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的确,多媒体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它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增浓了,学习投入了,也就易学易记了。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我通过几年来的尝试摸索,认为只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就能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选准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获得学习乐趣
  目前,多媒体教学依然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软件的开发,还是硬件的使用,尚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程度。因而课件的内容,应选择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讲”却又“必须讲”的内容,发挥其传统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比如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抽象又宏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时间和位置的局限,学生对天体的观测不可能是完整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的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分秒之间直观立体地表现了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复杂过程,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尽管多媒体教学发展很快,但在不少学校,课件的创意、制作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以及硬件设施的局限,不可能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对于那些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便能表达清楚的知识,若一味追求时尚,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华而不实,体现不出多媒体的优势,而且浪费教学资源。
  二、设悬置疑,让学生在解惑的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
  伴随着上课铃声,学生踏入课堂,但他们的思绪也许还停留在户外的活动中,如何帮助他们迅速调整好学习状态,将注意点、兴趣点尽快转移到课堂上呢?    
  “在地形的变化”一节课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一开始,屏幕上便出现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冰山雪峰间攀登悬崖的惊心动魄场面,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在屏幕上。然后推出近景,考察队员在冰峰之巅竟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在学生正疑惑之际,字幕显示(并伴随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海洋生物怎么会‘跑’到雪峰上的呢”?学生很自然地讨论了起来,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又运用了动画模拟和文字显示交互进行,推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隆起?为什么地形会变化?促使地形变化的力有哪些表现形式?……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教师开辟的山路上盘旋而上,达到教学目的,而不会任想象如脱僵野马满坡跑。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难点化解成一个个悬念,降低教材难度,形成教学坡度,吸引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探索,逐级攀登,掌握知识要点。这样既促进了形象思维,发展了抽象思维,又让学生在解惑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自豪感,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环。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教材内蕴
  多媒体教学具有多通道信息传递优势。通过声形图文的有机组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收知识。
  “天气”一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将“冷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好”这段文字,演绎成“冷锋移出城市后,雨止转目队小鸟轻快地欢叫,天边出现一抹彩虹”的动画过程,让学生在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的变化中领悟课本原话的含义。
  “长江”一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在一曲雄壮的“长江之歌”的衬托下,展现了源头雪山的绰约风姿,上游峡谷的急流险滩,中游三峡大坝合拢的惊心动魄,下游江水奔流入海的波澜壮阔,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带来强烈震撼,使他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人的勇敢智慧深深打动,不但加深了对长江概貌的了解,更产生了一股荡气回肠的民族自豪感。
  在紧张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插上一曲优美的音乐,配入一段悦目的动画或录像,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松驰有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更便于德育的潜移默化。
  四、注意反馈,让学生在及时的训练中巩固地理知识
  计算机是智能化的工具,使多媒体教学具备良好的交互性,既能将知识渐次分化,便于理解掌握;也能将知识统整调和,便于巩固提高。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忘记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信息发出过程,而是发出信息一回收信息一再发出信息,实现信息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出相应监控,帮助学生当堂巩固知识。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就会由过去传统手段下的“满堂灌”,变为今天现代化手段下的“满堂演”。
  因此,我们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充分发挥其多功能优势,将课堂知识重组。以图表、选择、连线等多种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讨论、判断或直接上机操作,尔后显示答案,或用不同的声音和图象对学生的解答加以鼓励或鞭策,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