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熊松敏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黄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创新实践,加强策略探寻,为提高有效性而觅策寻措。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人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几年改革虽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没有真正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特别是仁者见仁的思想和观念,更没有换来实际高效的生动课堂。初中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负载着学生良好数学素养提高和创新品质培养等多重教育重任,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解决高耗低效“性价比”差的问题,就成为众多数学教育人日践夜思的课题。下面,我把多年的探寻实践心得献出,与你共同探研数学新课改。 
  一、领会课标精神,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教学作为一项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加强课前准备,做好教学预案的精心设计。我们知道,现行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化身,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实践载体。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以前,必须仔细研读课标,领会课标精神,运用课标理念加强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课标目标。在课标总目标指引下,我们才知道数学教学走向的“何去何从”,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是随心所欲或者只重知识教学而忽略情感大度价值目标(这一点是教师很易忽略的)。所以,我们课前预设时一定要研读目标,在科学把握课标精神前提下,认真制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围绕目标选择手段,围绕目标设计过程、围绕目标设计练习,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教学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为提高有效性服务。 
  二、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意识,活跃创造性思维,激发想象力,促进自由交流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正如古言所训一样,“唯有爱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然要把自身服务的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通知他们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教学有效性来。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选择,尊重学生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眼光注视学生,亲切语气教育学生,信任心态引导学生,激励口吻评价学生。 
  三、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时间就是效率。只有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虽然我们数学课堂模式不一,但大都可分三步,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巩固练习三部分。这三部分在一堂课中占时没有严格规定,但我们要合理安排学、讲、练的内容,正确运用,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新授课,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学的时间可尽量长些。课堂上要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法子,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做到了合理分配时间,还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学生自学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整体把握新课内容,掌握概念、定义或公式,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授予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例如,数学阅读的方法、算理的方法、应用的方法、创新的方法等。学生有了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的效率,达到提高教师教的效率的间接目的。
  四、创新教学模式,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传统数学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主体地位为代价,把学生视知识的容炉,有悖新课标“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精神的。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我特别注重课堂模式的创新设计,充分运用新课标提倡的互助合作情境教学。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操作。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引领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五、巩固学习成果,加强学生练习实践
  知识内化为能力必须通过有效指导和反复强化。加强学生练习实践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技能。我们知道,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并重视跟踪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能使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创新实践,加强策略探寻,为提高有效性而觅策寻措。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良好学习兴趣支撑下,努力参与,在提升数学素养过程中,开阔视野,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M].中国数学教育,2007.3。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毛国锋、邱乾主编,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