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赖昌荣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的课程改革对英语基础教学的要求其实很大程度上直接就是要对学生实施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直接要求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是非常适宜的。它还能促使学生加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以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在英语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还能为构建和谐课堂、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以R.M.加德纳等所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为理论依据,以阅读课堂学习任务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综合活动教学模式。加德纳认为,教是为了帮学生学习,教学关注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达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加德纳把技能分成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律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这些技能都是概念和规律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是依据加德纳的学习结果理论来分析学习任务,即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学完后将会做什么”而不是“学生要学什么”。在教学步骤设计是至少体现两种目标:1、本课题“学习结束是应该达到的目标”—“终点目标”;2、“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使能目标”。与此同时,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理念来思考与决定那些“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步骤设计中充分体现并融合了现代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先进思想。强调了语言的交互性(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语言交际学习的任务性(the Task—orientied 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语言的反思性(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教材处理,教学内容重组和教学事件排序等都应用了以上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原理,并据此导出相应的阅读活动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二、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任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趣味性;2、针对性:任务应适合全体学生参与,而不仅仅是让优秀学生参加;最好设计成若干种形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3、循序渐进:一个大的任务有时可以分成几个小任务由易到难,分步完成;4、以学生为主体:把他们从语言学习者(Language learner)转变成语言的使用者(Language user),老师应是促进者、组织者、监督者或参与者;5、启发性:设计的任务最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6、渗透性:《标准》中说“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途径。
  1、扮演教师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也可以成为共同的合作者,即“同学生一起成长”。概括起来说,教师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在组织一个有着共同主题活动的时候,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护学习秩序等的作用;(2)“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发的发动过程,这个任务要由教师完成,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3)“合作”——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更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4)“监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言语活动,这个言语活动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错误时,教师须指出并作出更正;(5)“反馈”——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以便及时得到反馈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2、发挥学生主体。
  比如:在“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学中,我设计了“Talk about rules,开展调查研究学习活动,让学生采访同学、老师、朋友,并要求学生在采访、收集信息时一定要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动词短语的用法,比如:Don't arrive late for school.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Don’t fight等等课本上的动词短语。同时渗透到课外,如Don’t play soccor in the street. Don’t swim in the river. Don’t eat junk food等,还可告诉学生,You can do……\You can’t do…..\You’d better not do……告诉和引导学生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针对学校正在强调的安全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补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教师们运用这样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学生们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才会特别高。
  3、增加材料背景。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水平,图式,态度,兴趣,能力等因素。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已储存的与读物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鲁姆哈特(D. Rumelhart)指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存入的知识往往全随之与文章中的符号产生联系,这对于读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这说明,当书面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从而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水平将制约着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比较缺乏,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情况又不增加Input的难度,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实物材料、播放录象短片或音乐片段等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同样,学习者的态度与兴趣也是影响任务设计的主要因素。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寓教于乐,融言、情、行为一体,把任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兴趣贯满堂。
  四、对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转第24页)
(上接第48页)
  任务型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样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看,学生的阅读成绩提高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得快。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正确处理能力培养与教学成绩的关系,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和实践,让任务型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的园地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任务型阅读教学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而教师对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如果任务太难,难免会过分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忽视语言的正确性;反之,如果任务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和新鲜感,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使任务难易程度适中,并针对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力争使全体学生有所提高,使阅读教学收到实效。
  阅读课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这类任务型阅读课上,表现出以往所没有的学习积极性,都纷纷查阅资料和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并且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体现了很好的分工合作,涌现了一些领导者。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达到互动与交际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的能力。
  总之,在探索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体会到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集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这种模式,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体现了在“做”中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