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者】 黄国芬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宏福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但是,学生在计算时,会经常出现差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 策略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的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讲清算理,学生依理而行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算理不明,计算时必然出错,因为,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在新授课上,教师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口述算理。如:进位加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满十进一现象,然后教师加以概述,使学生知道“十进制”是自然数的进位方法,也是计算中满十进一的理论依据。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落实学生基本情况,打牢基础
  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愚公移山,非一天两天”。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狠抓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就好像建高楼一样,万丈高楼必须从地起。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不然,一旦掉档,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对低学段学生提出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教会学生“认真”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4+2=6和6-2=4这样两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都算成了4+2=6和6-2=8。如果再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一道是加,一道是减。难道是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2.教会学生有用草稿本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书上要做的和老师要求做的计算题,必定有一定的计算目的,或是有一定的难度,除开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
  作业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例如,数字看错了没有,加减法看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有许多,无法穷尽。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在具体教学时,要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把口算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稳步提高口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及为以后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