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作者】 冯翠平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七一”富顺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大纲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等方面,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目的 良好习惯 立德树人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新大纲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数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呢?我结合自己所教科目——数学,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立德树人。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收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生自身形成一种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和作用,例如:教数数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和优势,带学生操场旁边数一下有几株花木;让学生回家数一下自家喂养了几只公鸡,几只母鸡。这样,就使学生懂得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是自己必须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身的需求。这样就能自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
  二、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立德树人。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教材力求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材中“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栏目提供给学生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在适当的地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进步的作用,同时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向学生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三、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立德树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引发他们探索其中的缘由,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很好,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从学生入学起,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就应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五、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待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充满鼓励和亲切的评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无穷动力。
  总之,数学课的德育功能,立德树人功效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发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形成教育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获得自我发展的需求。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一定能立德树人;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品德,成为一个有文化,有能力,将来能服务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