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中职学生的“五动能力”提升专业理论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 邓家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一般说来,无知无能,多知多能,从这个角度讲,“知识就是力量”是正确的。知识和能力并非一定成正比例关系。知识是力量的必要件,而非充分条件。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才更有力。中职学校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在课堂上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反复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不妨可叫做“五动教学法”。宋人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训学斋观》)。朱子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他这个读书“三到”是颇有见地的。但时过近千年,为了适应现代的要求,应在“三到”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要使学生眼、耳、口、手、脑“五到”,或者说“五动”。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反复地动眼读,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这样,就能多方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读、听、说、写、想。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潜心营造辩论的氛围,的确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心动
  无论做任何事,心动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搭建心灵对话的桥梁,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才会快乐而轻松地飞翔,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呢?
  1、营造氛围,以情动心
  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情动而心动、情动而辞发。那么,经过了情感拨弄的东西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我在执教《餐巾折花》时,曾让学生搜集30种杯花和20种盘花的相关资料,进行探讨餐巾折花的技法的研究性活动。后来在展示研究成果时,我肯定地对同学们说:“大家搜集的真多,讲的真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谢谢!”如此情真意切,亲密无间,学生怎能无动于衷?
  2、创设情境,以趣动心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只有学生求知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趣激学。
  例如,我在讲授中餐宴会服务的引领服务时,我设置了一个迎宾员、5位客人,一们值台服务员,让他们进入引领的情境中,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更集中。
  二、脑动
  学生心动了,自然会使自己的大脑动起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专业课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所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应贯穿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始终。
  1、动脑善思,活跃思维
  清朝著名学生焦循曾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因此教师要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发现规律的关键点,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我在讲解西餐午晚餐服务程序时我会问学生西餐服务“为什么要先预订”,然后再问学生预订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时机的成熟和导火线。教师只有“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
  2、倡导质疑,学会探究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顿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正所谓“于无疑处寻疑,于有疑处解疑,化有疑为无疑”。因此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教师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是认知活动中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
  在餐饮服务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习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对"如果客人把洗手盅的水当作茶水喝了应该怎么办?"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独特的性、排外性作了分析,例如"能不能让其他客人知道","如果其他客已发现应该怎么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
  三、手动
  美国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这么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已动,情溢于形之际,那么就让他们的手也动起来吧!
  1、勤记笔记,培养学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就是讲动手、动笔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作课堂笔记。学生记录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又是记忆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第一、记重点、难点
  要注意抓住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
  第二、记疑点
  对课堂上尚不能理解的疑点应做出标记,有待课后进一步思考,或者向人请教。
  第三、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2、搜集资料,提高能力
  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这是对职高学生的要求。因此,在餐饮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裎的分析方面的方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了解餐饮业的发展信息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既有了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口动
  课堂上学生动口是学生动脑后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口动起来。我在教学中除了提问训练学生说之外,还安排了另外的形式让学生动口。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阅读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行为,是对学生记忆、概括、归纳、比较和分析等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前提,这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
  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无论预习还是复习,均要阅读教材。一般预习时,先浏览大概内容,确定重点后精读重难点;复习时读教材先浏览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再细读细节和重难点。
  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去思,去想,去创,才能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
  2、演讲、辩论,锻炼口才
  创造的火花来自不同意见的争鸣和碰撞,思想交流是资源的共享反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在每次课前,就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几分钟的演讲,这种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培养了能力。另外,还选择具有可辩性的内容和主题,在各个学习合作组之间开展辩论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眼动
  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求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提高服务质量,让客人满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看我的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操作,这样不断的让学生锻炼,才能提高观察能力。
  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地让学生“五动”起来,就会使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