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高段单元习作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 阚学红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六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单元习作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单元习作却成为广大师生心中的鸡肋,学生写作言之无物,教师评改味同嚼蜡,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应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态度和真切的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对封闭僵化的单元习作教学体系作出反思,研究建立以“人”为本位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机制,提高小学高段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找准写作点
  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突出特色是——“单元整体”。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到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而展开,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单元系统。许多教师却将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习作教学割裂开来,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无物、言之无序。我们在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时就应注意指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积累生活素材,为单元习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找准单元习作方法的训练点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七律 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单元习作的内容提供了两个,一个是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另一个是写梗概。我们就可以把本单元习作方法的训练点定为两个:一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一个是“如何写梗概”。而这两个训练点的落实都要借助阅读教学《开国大典》进行。所以,在进行《开国大典》一文的教学时,我重点设计了两项语文活动:
  一是在教学伊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标出能说明这种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2.每个时间段又分别记叙了哪些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布置学生回家把这篇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家里人听。
  通过这两项语文活动的训练,学生初步习得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场景的方法以及口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找准单元习作素材的积累点
  以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选编的单元课文分别是《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想象作文《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如果学生不亲自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没有在大自然中的亲身体验,是很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注意围绕单元习作素材的积累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优化写作过程
  在进行单元习作指导时,不能仅仅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就开始进行习作,要注意恰当运用指导技巧,提高写作兴趣,确保写作质量。
  (一)开心闯关
  针对单元习作要求设计闯关大赛,如:
  第一关: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什么?
  第二关:本单元的习作重点应如何确定?
  第三关:本单元习作要用到哪些写作方法?
  三关都闯过以后可以被评为“智多星”。
  (二)情境模拟
  1.录制短片视频再现情境。
  可以录制景观、场面、人物特写等。教学中,可根据习作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观察,进而达到会表达的目的。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录制班级内一些特点鲜明的同学所做过的事情,表现出他们独特的性格、出色的管理才能等等。习作之前播放再现当时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回忆与思考,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同时引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      
  2.课文与视频结合观察。
  课文是最好的素材,文字语言具有典范性,作者是根据什么样的环境写出来的,让学生观察视频。进而达到悟法的目的。 
  3.词句超市。
  我们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要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提前搜集相关的词句在习作之前提供给学生。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以“书”为话题,展开习作。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词句超市,供学生写作时所用。
  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单元习作评改时如果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出力不讨好,这样目中无人的评改结果是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1.自读自评
  这一环节,首先针对单元习作要求,制定出自评要求,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童年趣事》,自评要求是:(1)语句通顺,紧紧围绕“趣”字,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书写规范、整洁。(2)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2.学生互改
  新课程标准要求“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自评后,要让他们交换评改。
  在批改习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以本次习作的重点要求为依据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进行批改,可从思想内容方面、篇章结构方面、语言文字方面、书写格式、书写习惯方面、习作态度六个方面进行眉批、旁批、尾批。
  3.学生讲评
  教师依据本次作文要求出示优秀、良好、较差的作文标准,批改人对照标准最终确定所批改的作文属于哪种类型。教师请三类作文的批改人起来讲评:优秀作文的讲评者先范读,再陈述优秀的理由,其他类型的作文主要结合原文指出不足,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举手发表个人意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
  4.教师复批
  教师复批时,针对学生批改情况对于批改人进行星级评定。教师记录好学生写作及批改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再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