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高玉增

【机构】 山东省昌乐劳动技工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数学方面尤其突出,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等。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就会产生“教者烦,学者厌”的局面。因此,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数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数学课程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服务。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1)教材方面
  从近几年我校使用数学教材的情况来看,“人教版”、“高教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这三种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①缺少对初中的内容做简要地复习;②数学课程目标的定位与现有中职学生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③课程内容中还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面
  ①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大多任务繁重,有的老师既要担任数学课程的教学、高职高考补习,又要担任班主任等其它工作,因此参加继续教育和出外培训、进修的时间少,从而缺乏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在教学时,大多采用普教模式,缺少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认为数学就是要学会做题,因此数学教学就围绕“例题——练习——例题——练习”,不断循环下去,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误会,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背例题、多做练习、会做题;也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记住数学公式,会用数学公式解题就行了,不需要弄清公式的推理过程等等。
  ②数学学习与专业课程相脱离,未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普遍不喜欢学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教师上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会做数学题,很少与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与专业课结合也很少,这样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不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学生方面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标准,也没有达到中职学校的招生条件来读书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有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听懂,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厌学导致成绩就更差,最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结果产生了“基础差——厌学——成绩更差——更厌学”的恶性循环。其次,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受社会、家庭和网络环境的影响,加上个人理想、人生观的差异,中职学校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被动的、低层次的,来中职学校是完成爸妈的意愿,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要为专业课的学习、升学与就业服务.
  ——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数学课程要为专业、学生个人要求等的多种需要提供灵活性和选择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现趣味性和应用性
  “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要普遍使用计数器、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数学实验等。
  三、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1)教材改革
  实行低起点教学,有利于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由于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数学教材的要求已超出当前相当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欠佳。实行低起点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中与中职教学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效地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建设是联系统一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植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之上。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摆脱纯粹理论教学,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以学生全面提高为改革的目标。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上采取个别化分层教学,尽可能地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四、启示与反思
  通过数学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强了,并且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以前的“学数学”逐步转变为“用数学”,但从现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1.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虽然是初步的,有些实践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但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数学课程改革,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评价方式。
  3.数学课程的目标应怎样定位才真正合理。
  4.通过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较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但由于各专业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不一定相同,对于那些要参加高职高考补习班(业余)的同学来说,教师怎样帮他们补习,值得大家探讨。
  总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引起更多的教师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注与思考,只有通过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才能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改革的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改革的目标与方向。